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淮南子.道應》:「仲尼遽曰:『何謂坐忘。』」《紅樓夢》第三回:「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遽入都干瀆。」也作「遽爾」。
而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聲嘆息。如:「聽了他的遭遇,令人不禁喟而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在意、不經心。《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若天之司,莫之能職;百姓淡,不知其善。」《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愚弟也無甚麼嗜好,夫妻們帶著幾個兒子,布衣蔬食,心裡淡。」
2.淡泊,不趨名利。《南史.卷二四.列傳.王裕之》:「峻為侍中已後,雖不退身,亦淡自守,無所營務。」唐.吳筠〈髙士詠〉詩五○首之三二:「淡常有怡,與物固無瑕。」
3.形容顏色淺淡。唐.杜甫〈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跡〉詩:「四顧俯層巔,淡川谷開。」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下.烏賊得名》:「世號墨魚為烏賊,……蓋其腹中之墨可寫偽契券,宛如新,過半年則淡如無字。」
若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惆悵失意,有如失去了什麼似的。《聊齋志異.卷五.鴉頭》:「俄,見一少女經門外過,望見王,秋波頻顧,眉目含情,儀度嫻婉,實神仙也。王素方直,至此惘若失。」也作「惘如失」、「惘若有失」。
果不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結果與預料相合。《儒林外史》第三回:「今日果不其,如今拿了銀子家去,罵這死砍頭短命的奴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接連詞。表示某事接在前句所述事情之後。《禮記.學記》:「是故學,後知不足;教,後知困。」《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被潘書辦騙到後房裡捆打了一頓,寫下伏辯,後放他走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容色驟變的樣子。《禮記.哀公問》:「孔子愀作色而對。」
2.憂懼的樣子。《荀子.修身》:「見不善,愀必以自省也。」
3.憂愁的樣子。《國語.楚語上》:「子木愀,曰:『夫子何如,召之其來乎?』」
聽其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由人或事物自發展,而不加以過問及干涉。《儒林外史》第四八回:「王玉輝也不懊悔,聽其自,每日在牛公庵看書。」《文明小史》第九回:「當下眾紳見本府如此執拗,就想置之不理,聽其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動的樣子。如:「看到這麼優厚的條件,大家都不禁怦心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嫵媚美好的樣子。多用以形容笑容。宋.姜夔〈念奴嬌.鬧紅一舸〉詞:「嫣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