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4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朱墨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上用硃筆和墨筆評點的痕跡清晰鮮明。用來形容讀書的勤奮。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卷七.賈田祖》:「田祖好學,多所瞻涉,喜《左氏春秋》,未嘗去手,旁行斜上,朱墨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巨大的樣子。如:「龐大物」。也作「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分明、不可分別的樣子。《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渾同惑,孰溫孰涼?」也作「混」。
2.完全、全。唐.韓愈〈至鄧州北寄上襄陽于相公書〉:「渾天成,無有畔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突。如:「乍相逢,又驚又喜。」
2.剛剛。《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二四出》:「謝荷諸公!乍抵此,未及請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嚴謹恭敬的樣子。《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孝滿了,娶了一房媳婦,且是夫妻相敬,門風肅。」《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聽了趙翰林的話,知道他是個有才學的,不覺肅起敬。」
2.山名。位於山東萊蕪縣東北,當泰山東麓,漢武帝封泰山,禪肅,即此。也稱為「宿巖山」。
法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法則一詞有廣狹二義。廣義而言,凡自行出現之必遵循的規則,符合本能的實行與發展,不必經過人類制度而建立,就是自法則。狹義的自法則指約束人的法律,其法源來自於「自」。自法則具有普遍性,而人為法僅具相對性。
  就狹義的自法則而言,主張有自法則的哲學家所探討的問題有:(1)自法則的基本性質;(2)自法則的來源;(3)自法則與人為法之關係。
  就自法則的基本性質而言,自法則本身是正義與是非的標準,合於自法則的就是正義,反之即為不義。依此而言,人為的律法即應以自法則為衡量標準;而自法則本身就須包含一套複雜而又不相矛盾的規則。
  就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絕對、無論如何。《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使不得。第一,家中母親嚴謹;第二,道不得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要來張勝家中,斷使不得!」《紅樓夢》第三五回:「若用雜色,斷使不得。大紅又犯了色,黃的又不起眼。」
2.決斷之詞。如:「這件事情應當採取斷處置,否則後患無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必定如此。《莊子.天地》:「君之所言而,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臣,而未知此其必邪?」《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我看苗賊雖敗,他已逃往別洞,必求了救兵,今夜來劫我們的營盤。不可不預為防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幽深、寂靜的樣子。唐.杜甫〈題張氏隱居〉詩二首之一:「乘興杳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
2.毫無消息、蹤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今年華已去,子息杳,為此不覺傷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又薄從上雍,恐卒不可為諱,是僕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則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宋.蘇軾〈留侯論〉:「天下有大勇者,卒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