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倚馬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倚馬可待」條。 01.明.阮大鋮《燕子箋.第四二齣》:「茲爾羽林都尉霍都梁,才堪倚馬,夢可兆。」 參考詞語︰倚馬之才注音︰|ˇ ㄇㄚˇ ㄓ ㄘㄞˊ漢語拼音︰yǐ mǎ zhī cái釋義︰敏捷的文才。見「倚馬可待」條。 01.明.李開先〈純庵趙尹征糧受獎帳文〉:「奇資異質,本自天成。發跡賢科,倚馬之才空北冀。」 參考詞語︰袁宏倚馬注音︰ㄩㄢˊ ㄏㄨㄥˊ |ˇ ㄇㄚˇ漢語拼音︰yuán hóng yǐ mǎ釋義︰指東晉袁宏斜倚著馬,很快就寫出一篇長達七紙文情並茂的告示。見「倚馬可待」條。 01.清.袁于令《西樓記.第二八齣》:「阮生據案成書稿,袁宏倚馬不立草。」 參考詞語︰倚馬成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同時、一起。如:「兼顧」、「二者兼備」、「魚與掌不可兼得。」
喧賓奪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歐陽兆等《水窗春囈.附錄.川淮兩全說》:「川鹽佔淮已久,早成喧賓奪主之勢。」
岌岌可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歐陽兆等《水窗春囈.附錄》引清.金安清〈洋務宜遵祖訓安內攘外自有成效說〉:「溯查順治年間先後三藩之變,一時國勢固岌岌可危。」
雞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甚價值,丟了卻又覺得可惜的事物。《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宋.蘇軾〈次韻王滁州見寄〉詩:「笑捐浮利一雞肋,多取清名幾掌。」
捨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5 相似詞6 相反詞7 5.例句 1.出處 出自唐朝 房玄齡 等人所編晉書的遠傳 2.語譯 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而只重視微末小節。 3.故事內容 遠傳:「農桑不修,遊食者多,接由去本逐末故也。」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本末倒置、輕重倒置 相反詞 無 5.例句抓不住問題的根本,一味在末節上使力,就是捨本逐末了。
輾轉反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因心事而翻來覆去睡不著覺。《詩經.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歧路燈》第七三回:「輾轉反側,真正是明知鶯燕均堪愛,爭乃魚不可兼。」也作「展轉反側」、「轉輾反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國名:(1)周成王封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大陸地區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2)五代時馬殷所建,為五代十國之一。有今大陸地區湖南及廣西東部等地,後為南唐所滅。
捨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生取義」原作「舍生取義」,這句成語出自《孟子》。《孟子.告子上》有一段話,提到孟子對利、義的辨別,他用「生」來代表私利,用「義」來代表公益。為了讓世人了解有時候利、義是不能兩存的,所以他用魚和掌來做比喻,孟子說魚和掌都是人們喜歡吃的珍饈,但是萬一不能兼而有之,那只好捨魚而取掌了。利和義也是一樣,二者往往是相互衝突。這時候,孟子要世人注意公益是凌駕在私利之上的。生命雖然是私利的極致,但是為了國家社會的利益,也是可以捨棄的。對每個人來說,活著當然是大家的希望,但是有些事的重要性卻超過生命,為了這些事,我們不應苟且偷生。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厭惡的,但是有些事卻更叫人厭惡,為了這些事,我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效法。《文選.張衡.東京賦》:「儀姬伯之渭陽,失羆而獲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