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志深軒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義志在功名富貴。 引文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第三十一):「志深軒冕,而泛詠壤。心纏几務,而虛述人外。」 近義熱中功名|汲汲富貴|心懸貴勢
方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68~1749)字鳳九,號靈,晚號望溪,清安徽桐城人。官至侍郎。論學以宋儒為宗,說經推衍程朱之學,尤致力於春秋三禮。文學韓歐,嚴於義法,為桐城派之宗主。著有《周官辨》、《春秋通論》、《禮記析疑》、《望溪文集》等。
言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章著述。《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虞丘壽王、東方朔、枚、王襃、劉向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
別有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李白〈山中問答〉詩(據《全唐詩.卷一七八.李白》引)1>問余何意栖2>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3>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五.諾記下》。 (2) 栖:音ㄒ|,同「棲」,停留、休息。 (3) 窅然:幽靜沉寂的樣子。窅,音|ㄠˇ。〔參考資料〕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五.諾記下》開成末,永興坊百姓王乙掘井,過常井一丈餘無水。忽聽向下有人語及雞聲,甚喧鬧,近如隔壁,井匠懼不敢掘。街司申金吾韋處仁將軍,韋以事涉怪異,不復奏,遽令塞之。據亡新求周秦故事,謁者閣上得驪山本。李斯領徒七十二萬人作陵,鑿之以韋程,三十七歲,錮地中水...
遺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丟棄、棄而不顧。《書經.陶謨》:「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句下唐.孔穎達.正義:「使九德之人,皆得用事,事各盡其能,無所遺棄。」《三國演義》第九六回:「因此軍資什物,不曾遺棄。」
談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談議論。《後漢書.卷六八.郭太傳》:「就成屈伯彥學,三年業畢,博通墳籍。善談論,美音制。」《紅樓夢》第七一回:「今日老祖宗的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談論。」
披榛採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榛,叢生的草木。蘭,一種香草。披榛採蘭指斬除榛木採取蘭草,比喻選拔人才。《晉書.卷五一.皇甫謐傳》:「陛下披榛採蘭,并收蒿艾。是以陶振褐,不仁者遠。」
解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手、離別。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兩都相望,於別何有,解手背面,遂十一年。君出我入,如相避然,生闊死休,吞不復宣。」宋.秦觀〈寄張文潛右史〉詩:「解手亭纔幾月,春風已復動林塘。」
不時之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時之需」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蘇軾〈後赤壁賦〉(據《蘇軾東坡全集.前集.卷一九》引)1>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二客從予,過黃泥之阪。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歎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2>,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3>,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4>不時之須。」於是攜酒與魚,復遊於赤壁5>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王質〈論吏民劄子〉。 (2) 薄暮:傍...
孜孜不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孜孜不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書經》,或稱《尚書》,相傳由孔子所編定,上記堯舜及夏商周三代,下至秦穆公時代的典謨訓誥。〈益稷〉篇記述大禹治水的事蹟。舜聽了臣子陶的謀議,於是也要禹說一些美言。禹跪拜行禮說:「我沒有什麼好說的,我只是每天勤勉不懈地工作。」陶說:「這是怎麼說?」禹回答說:「浩浩蕩蕩的洪水包圍了高山,淹沒了丘陵,人民被困在洪水裡。我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輦,順著山間荒涼的小徑砍樹作成路標。和益一起送上生鮮的魚鱉鳥獸給人民。我疏通九大河川,讓洪水順利流入四海;挖通溝渠,引導水流入河川。和稷一起教人民播種穀物,並分送生鮮的食物給人民,使人民交易物資,互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