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08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楊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轉變、文學觀楊牧(1940年9月6日-),本名王靖獻,台灣花蓮縣人,台灣著名詩人及散文作家。早期的楊牧,受浪漫主義詩人的影響,經過留美生活的洗禮,開始對社會、進行關注。楊牧三十二歲以前的筆名為葉珊,三十二歲之後,改名為楊牧,可以看作是純的浪漫情懷與兼含人文關懷的分水嶺。中學時代起以葉珊為筆名,在現代詩、藍星、創世紀等詩刊發表作品。最初進入東海大學就讀歷史系,後來因興趣不合,轉讀外文系。此時的楊牧,閱讀了大量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作品,如華滋華斯、拜倫、雪萊、濟慈等等。1964年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隨後,赴美進入愛...
後現代美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作消失了內容,而轉向「寫作」自身。作家僅僅把話語、語言結構當作自己為所欲為的領地,寫作成為一種純的表演、操作。例如,後現代主義作家往往蓄意讓作品中各種成分互相分解、顛覆,讓作品無終極意義可尋。(4)後現代文學蓄意打破精英文學與大眾文學的界限,出現了明顯的向大眾文學和「亞文學」靠攏的傾向。有些作品乾脆以大眾的文化消費品形式出現,試圖模糊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5)在文體上,慣用矛盾(文本中各種因素互相顛覆)、交替(在文本中,對於同一事物的不同可能性的敘述交替出現)、不連貫性和任意性、極度(有意識的過度使用某種修辭手段以...
鍾文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有時候會留存文字的粗礪不削平它,讓人性在其中渾然天成、或磨現出來。我也不喜歡少數知識分子刻意維持純的那種偏頗,因為我相信,揉雜、混血,才是真實。」女作家鍾文音解釋她獨特的文學觀,也凸顯她創作不懼雜質的直接坦蕩。 評價鍾文音在寫作時企圖獨立於男性的集體眼光,在文學上另闢女性尋根的文體,建構個人的小歷史,以微觀的物件和影像來窺視個人和家族、土地的系譜,而她的小說語言充滿魔幻與影像感,散文寫作則又採取紀實的腔調,兩者互為交溶正是她寫作的特色風格。她的筆下,呈現出一幅社會階層、族群、語言文化甚至 生活 型態交織、錯綜的圖像,...
禪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宗中國佛教,自入隋唐以後,即由承受印度的佛教,而演變成為純中國的佛教。在這丕變的時期,各種不同的宗派,便紛紛引經據典而告成立。禪宗與淨土,隋唐時代便應運而起的。自達摩西來,主倡「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塵障故」的教說,禪宗即流行於北中國,其後逐漸由北至南,傳至唐代六祖慧能,體般若遣相之旨,提倡直指心性,不立文字,於是宗風大變。門下發展分立為臨濟、曹洞、法眼、溈仰、雲門五宗,禪宗至此而稱鼎盛。宋以後,佛教大小各宗相繼衰落殘破,唯禪宗非但不為所動,且普遍地深入民間,這在中國佛教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頁。
無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牽連、不涉及。[例]我純就事論事,無涉個人恩怨。
剛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堅強健。《易經.乾卦》:「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精也。」《後漢書.卷三○下.郎顗傳》:「豈可不剛健篤實,矜矜慄慄,以守天功盛德大業乎?」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語社西畫社慧海社禪學社自然科學研究社資訊社鄉土研究社點子POP社耕語社信望愛社國民教育研究社台灣精導覽旅遊社康樂性社團國樂社古箏社熱門音樂社戲劇社吉他社國際標準舞社熱門舞蹈社舞蹈社圍棋社卡通漫畫研究社服務性社團慈青社春暉社嚕啦啦鳴鐸教育服務團羅浮童軍團環保義工社彩虹樹愛心社體育性社團羽球社游泳社民俗體育社有氧舞蹈社合球社排球社壘球社國術社桌球社田徑社網球社女籃社籃球之友社跆拳社 相關條目 台灣大專院校列表台灣教育師範院校台灣日治時期師範教育機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外部聯結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立教...
波特萊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話,他們是不會成為後來那個樣子的。……魏爾倫在感情和感覺上繼續了波特萊爾,馬拉美則在詩的完美和純方面延伸了他。」又說:「到了波特萊爾,法國詩歌終於走出了法國國境。它被全世界的人誦讀,使人承認它就是現代性的詩歌本身,產生了模仿,使許多精神豐饒多產。」 英國詩人、諾貝爾獎得主艾略特(T. S. Eliot, 1888-1965)不就這樣說過:「(波特萊爾)乃現代及所有國家最偉大的詩人楷模」。似乎每個人都準備將波特萊爾作為自己信仰的代言人。詩人波特萊爾最大的成就在於將本身就已經相當講求抑揚頓挫、悅耳動聽的法文,提昇到可品...
奈良美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邪惡又純真的大頭小孩、眼中露出一付「看什麼看?你管我!」的不友善神情,但同時卻又身處在寂寥。比起純的可愛娃娃圖像更讓人一看到就捨不得把眼睛轉開。他的作品深受大眾喜愛,也在國際間獲得注目。頭大大的小女孩、白色的小狗、穿綿羊裝的兒童,不斷的出現在他的作品中,而在這些可愛造型的背後,卻隱藏著一種對世界的疏離感,「可愛」應該是讓人感覺喜悅、熱切的,而奈良的「可愛」卻給人一種冷漠且不友善的感覺,換個角度想,也可以當成就是現代人的內心寫照。我們在成長中學習如何以自我中心的思維看環繞我們的人事物,擁有華麗的外在,卻用冷漠來發洩心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