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雲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盆成大道〉是寫莊子佯死化身成楚王孫,考驗妻子是否會在他死後為其守寡,沒想到莊妻受不了引誘,在被揭穿後愧上吊自殺,莊子則在妻子死後敲瓦盆而歌,之後摔碎瓦盆,得道成仙的故事。而典源節錄的是故事開頭,內容是:莊子時常夢見自己化身為蝴蝶,他將這件事告訴他的老師──老子,老子點出這是因為他前世是隻成精的蝴蝶的緣故,莊子頓時醒悟,從此看開世間人事的興衰、窮通,像飄動的浮雲,流動的水一樣無足輕重,不再被世俗牽累。後來「行雲流水」被用來比喻平淡自然的事物。
行將就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朱熹〈與留丞相劄子三〉:「今年六十有一,衰病侵凌,行將就木,乃欲變心從俗,以為僥倖俸錢祿米之計,不亦可之甚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致贈、贈送。《左傳.桓公六年》:「齊人饋之餼。」唐.李白〈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藥物多見饋,珍亦兼之。」
1.飲食方面的事情。《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儀禮.既夕禮》:「燕養饋,湯沐之饌,如他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物體搖動、晃動。唐.韓偓〈忍笑〉詩:「水精鸚鵡釵頭顫,舉袂佯忍笑時。」宋.史達祖〈杏花天.細風微月〉詞:「棲鶯未覺花梢顫,踏損殘紅幾片。」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官渡之戰中,他建議袁紹派重兵增援烏巢。袁紹未採納,反而採用郭圖的計策,結果袁軍大敗。郭圖則為此感到愧,為推卸責任,反而誣陷張郃,說他因為袁軍失敗而感到高興,說話傲慢無禮。張郃因為害怕遭到不測,便憤而投奔曹操。
管鮑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史記•管晏列傳》)用來比喻友情深厚。 故事管仲小的時候,跟鮑叔牙很要好,鮑叔牙也最欣賞他的才氣。鮑叔牙事奉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奉公子糾,互相爭奪王位。後來小白即了王位,於是把公子糾殺了,也把管仲囚禁起來。鮑叔牙向桓公推薦說:「管仲這個人很能幹,可以幫助你治理天下。」桓公聽了鮑叔牙的建議,不但赦免了管仲,還任命他當齊國的宰相。以後鮑叔牙生了病,管仲難過得吃不下飯,很感慨...
口誅筆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他人的罪狀。明.汪廷訥《三祝記》第一四齣:「他捐廉棄恥,向權門把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也作「筆誅口伐」、「口伐舌擊」。
一字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列傳》當是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呂不韋以秦之彊,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1>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2>咸陽市3>門,懸千金其上,延4>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5>一字者予千金。 〔注解〕 (1) 呂不韋:西元前?∼前235,戰國時秦人。本為商賈,因有功於秦莊襄王,而為秦相,後封文信侯。曾以有孕之姬獻給莊襄王,生子政,即秦始皇。始皇時尊為仲父,後因與太后私通,畏罪自殺。 (2) 布:...
四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惻隱、惡、辭讓、是非之心,為仁、義、禮、智之端。《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逞口舌之能,便從一個出身卑賤、微不足道的門客,官至上卿,實在讓人無法忍受。廉頗於是宣稱:一定要找機會辱藺相如。藺相如聽說了以後,便刻意迴避廉頗,常常以生病為由不出席朝會。在路上遠遠地看到廉頗,也要車夫先把車拉開躲到一邊。結果,大家都認為藺相如畏懼廉頗,廉頗因此十分得意。藺相如雖然不以為意,但他的門客、親信卻對他怯懦的行為感到不滿,引以為恥,紛紛求去。這時藺相如才解釋說:「我敢公然地在朝廷上叱責秦王和辱他的臣子,又怎麼會怕廉將軍呢?只是想到秦國之所以至今不敢出兵攻打趙國,是因為對我們兩個人有所顧忌。如果我們互相爭鬥,有任何一方傷亡,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所以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