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識略。如:「才智」、「足智多謀」、「大智若愚」。《孟子.公孫丑上》:「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吾寧鬥智,不能鬥力。」
明的、深明事理的。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慧、悟性很高。如:「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1.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靡事不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眼睛。如:「耳目明」、「魚目混珠」、「賞心悅目」、「眉清目秀」。《詩經.衛風.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天涯海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涯海角」原作「天涯地角」。徐陵是南北朝有名的文人,自幼穎好學,八歲能詩文,十二歲熟誦《老子》、《莊子》。他本是梁朝官員,出使東魏時被扣留,後又被齊扣留,前後達六年之久。直到西魏攻陷江陵,齊和梁恢復邦交,徐陵才得以返梁。不久,陳霸先代梁自立,號陳武帝,徐陵遂仕於陳,位至太子少傅、左光祿大夫。徐陵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為宮體詩和駢文。當時國家的重要詔告文書,也多由徐陵起草,〈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便是其中之一。當時南方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民族,這些地區自秦、漢、三國以來,雖陸續設立郡縣,但與北方仍少融合。直到東晉,因為政治重心南移,南方民族才擴大和北方漢族的接觸及融合。梁朝末年,南方少數民族的首...
自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誇、自耀。如:「他自詡為全班最明的人,高傲的神態,實在令人討厭。」《明史.卷二五七.列傳.陳新甲》:「新甲不引罪,反自詡其功,帝益怒。」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移風氣,改良習俗。《孝經.廣要道章〉:「移風易俗,莫善於樂。」《荀子.樂論》:「耳目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也作「風移俗變」、「風移俗改」、「風移俗易」、「易俗移風」。
淘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孩童頑皮、搗蛋。《紅樓夢》第二回:「說來又奇,如今長了七八歲,雖然淘氣異常,但其明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剖開,把他的心肝拿出來獻給您呢!”紂王聽了妲己的話後,說:“對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獻給我呀!妲己真是明呀!”紂王立刻下令賜比干剖胸而死。後來,這件事被記在《呂氏春秋》這本書中,其中有一段話:“紂心不通,安以為惡,若其一竅通,則比干不殺矣!”意思是說,如果紂王的心通了一竅,就不會做出糊塗事把比干殺了! 解釋 比喻什麼都不懂 詞意 相似: 一無所知、目不識丁相反:無所不知、全知全能 例句 妳對電腦根本就是一竅不通,最好別亂出主意。
口是心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是心非」這句成語當源自晉代葛洪的《抱朴子》。此書為道家典籍,分內外兩篇,〈黃白〉所記載為有關道家的「黃白術」。道家為求長生不死而有各種煉丹方術,「黃白術」是將賤金屬鉛、錫等冶煉成貴金屬黃金、白銀的技術,據說將金銀再製成器皿作為餐具,食用日久可以延年益壽。而欲習此術者,必須身骨清潔、資質慧,再配以師傳的口訣。故事中的程偉想學的就是這種方術,但屢試不成。而他的妻子是得道的人,只用少許的藥與水銀共同煎煮,一下子就煉出了白銀。程偉想盡辦法討好妻子,要她傳授祕方,但因為她認為程偉的資質不適學習此術,所以嚴加拒絕。程偉便起了歹心,準備以暴力使她屈服。其妻得知後告誡他說:「道術只能傳授給合適的對象,遇...
旗鼓相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見,但多作「旗鼓相當」,用來比喻雙方勢均力敵。另外,在《輅(ㄌㄨˋ)別傳》中有段描述:十五歲的管輅明伶俐,頗有才名。有一次,琅邪太守單(ㄕㄢˋ)子春邀請他到家中談話,管輅到了以後,發現另有幾位文人學者在場,管輅問單子春:「今天是要我一個人與在座幾位對答嗎?」單子春則說:「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也就是說:我想要自己一人與你勢均力敵地對談。「旗鼓相當」這個成語不局限於軍事戰況上,而可以廣泛用在一般事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