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1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據操作制約學習的原理,認為新行為形成之後要能夠持續,必須藉由間歇強化的方式,因此建議教師在教學時使用連續漸進式的編序教學法,編排一系列前後連貫的學習情境,以提升教學效果。因此,行為學習理論主張,學習的發生是透過訓練、指導與練習的過程所習得,而教師是具權威性的角色,被視為是管理者、監督者,以及糾正錯誤的解答者,相對的,學生的角色則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達的一切訊息,只是一個主動的聆聽者以及方向的遵循者。 參考資料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臺灣東華。黃政傑(主編)(1997)。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Wo...
娓娓道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連續不間斷。如:「聽他娓娓道來事情的始末,大家才了解真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續下三天以上的雨稱為「霖」。《說文解字.雨部》:「霖,凡雨,三日已往為霖。」如:「久旱逢甘霖」。唐.元稹〈桐花〉詩:「商弦廉以臣,臣作旱天霖。」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無外衣蔽體,不得外出,只好留室內潛心著作。都是刺激控制法的妙用。增強的分配方式增強的分配方式有「連續增強」與「間歇增強」之分。「間歇增強」又分為「比率分配」與「時距分配」,各有「固定」與「變動」二類。固定的「比率分配」如:按件計酬,或是每上一課休息十分鐘。變動的「比率分配」如:吃角子老虎,或是推銷員的售出商品。比較事例:老師發問,學生按次序輪流回答,是固定的「比率分配」。若以抽籤方式回答,則是變動的「比率分配」,效果較好。固定的「時距分配」如:每週一檢查作業。變動的「時距分配」如:臨時抽查作業。比較事例:段考是固定的...
馬不停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王實甫.麗春堂二折︰「贏的他手急難措手,打的他馬不停蹄。」 2.釋義 馬不停的往前走。蹄︰畜牲的腳。 3.用法 比喻不停地連續前進,全無休息。 4.義近.義反 義近 快馬加鞭、飛馬揚鞭、乘奔御風 義反 慢條斯理、走走停停 5.例句 軍隊馬不停蹄的趕往災難發生的現場,救援僅存的生還者。
高枕無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告訴梁惠王,如果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梁國一定能國富兵強。於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連續請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當齊王得知梁國一直派人來請孟嘗君,連忙也派人請孟嘗君重回齊國當相國。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請求,把先王傳下的祭器,放在薛地,並且興建宗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當宗廟建好後,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三窟已成,從此以後你就可以把枕頭墊得高高,無憂無慮地睡覺了!」典源又見《戰國策.魏策一》內容則是表述張儀企圖遊說魏國背棄合縱,改投連橫以事秦。他說魏國如能事秦,那麼楚國、韓國一定不敢輕舉妄動。沒有楚國、韓國的外患,那麼魏國國君就可以「高枕而臥」了。後來「高枕無憂」這句成語就...
人山人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轂擊、萬人空巷、張袂成蔭、項背相望、揮汗成雨、履舄交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 相反詞門可羅雀 例句每到連續假日,觀光景點都會人山人海。
害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害羞(shy)由於害羞包含多種不同的概念,很難有個單一的定義可準確說明害羞的意義,因為它對個體的影響是連續性且複雜的,每個人的害羞反應也都不逕相同,有的人僅是輕微不舒服,但有些人卻可能會產生嚴重的精神官能症(Zimbardo, 1997)。Bruno 也提出與害羞有關的症狀,對不同人來說有時是會相互衝突的,因為雖然面對同樣都是害羞的問題,但每個人卻會採取不同的因應措施,或有不同的害羞反應(李靜瑤譯,2000)。以下將提出學者對害羞所做的定義:(一) Zimbardo(1981)提出害羞是使人偏向極端關心別人對他的看法的一...
歷史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他觀察者之解說不一致,則其證據便值得懷疑。 三、綜合資料中心觀念或概念需結合在一起,並發展期之間之連續性,若某研究涵蓋時間較長,其涉及之觀念或概念常按年代順序組織,以免混淆眾多事件間可能存有之因果關係,有時會以主題或論題安排以及提出史實。當研究者閱覽資料以及予以綜合之時,可能需要形成更多之假設或修正最初假設。如果研究出自目標的陳述開始,但不把假設與問題納入,在綜合資料時才導入假設可能是較為有利之作法。在任何事件中,當假設被證明有用時,須予以導入與其將為研究提供方向,為資料之綜合提供助力。 四、分析、解釋及形成結論歷史研...
比肩繼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派來楚國。」這個故事表現出晏嬰人小志高的氣魄,運用他超人的智慧,反擊別人給他的汙辱。典源文章中晏嬰連續使用「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三個意象形容齊國人口眾多,人才濟濟。後來「摩肩接踵」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表示人與人肩接肩,腳踫腳,用以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