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02 ms
共 28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嘉蘇馬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馬來西亞嘉蘇馬大學之舞團,成立於1971年,由學生組成,為發展與推廣馬來西亞文化的民族舞團。舞團除在馬來西亞本地巡迴演出外,並曾至菲律賓、泰國、香港演出。1978年更應邀赴歐洲公演。嘉蘇馬舞團擁有豐富的舞碼,包括馬來西亞傳統的古典宮廷舞蹈、民族舞蹈與民俗舞蹈,加上歌謠、音樂與取材自印度史詩「羅摩衍納」的神話故事。
第七屆亞洲藝術節1982。
|
帕西約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西班牙語為「小步舞」之意,是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拿馬、哥斯大黎加等地的拉丁美洲舞蹈,在各地有些微不同的變化。以西班牙的版本而言,此舞的音樂為3/8拍與3/4拍的綜合型態;在哥倫比亞稱作《華爾步舞》(Vals del pais),此地與委內瑞拉所使用的音樂皆為大調,但在厄瓜多爾則用小調。而在哥斯大黎加,此舞的音樂是每小節二拍,當地另有以三拍子跳的舞稱作「帕西約.瓜那卡斯特可」(Pasillo Guanacasteco)。此舞若以馬祖卡(Mazurka)的節奏跳舞,則稱作《帕西約馬祖卡舞》(Pasillo-Mazurka)。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舞蹈書刊俱樂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提供舞蹈書籍與錄影帶給愛好者的書商。每個月會寄最新出版的相關書籍名單給會員,提供訂閱書籍的折扣活動。地址:614 Route 130 Hightstown, NJ 08520 U.S.A.
舞蹈書刊俱樂部宣傳單,1998。
|
舞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即領舞者。宋高宗(1127∼1162)南渡之後,積極重建禮制、次第恢復樂舞行事。高宗紹興十三年(1143)為實施郊祀,即從南方各省收集樂器,召募樂工、舞人分批施以訓練。如:樂正、掌事、掌器,自六月一日教習;引舞、色長、文武舞頭、舞師及樂工等,自八月一日教習。
《宋史.卷一百三十》。
|
打鬥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葡萄牙一種逗笑性質之鬥劍舞。由兩組之男舞者表演。一方稱為角力者(Lutadores),身穿緊身衣與綴有發光金屬片之黑絨衫,手持棍棒。另一方身穿外衣,頭戴鋼盔,手中持劍。雙方表演各種姿勢,棍棒與劍相擊。最後之高潮為「角力者」躍上對方每人之肩上,成為金字塔形(Pyramidal)。《打鬥舞》係源自普遍流行的意為摩爾人與基督徒(Moors and Christians)之爭的《摩里斯卡》(Mourisca)舞。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平面舞形;玄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宗教禮儀舞蹈之舞形皆由「玄形」主宰,這些花樣所象徵的意義為舞蹈形式注入基本內容。而「玄形」之應用有其歷史背景,例如:西元前六世紀希臘哲學家兼數學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所崇尚的五角形與五角星形對舞蹈及音樂皆造成影響;橢圓形為埃及人所喜愛,發展成為渦卷裝飾(Sennen),且於其中置雙斧形成「十架」形式;遵從理性生活的斯多葛學派(Stoic)則對方形情有獨鍾;七角形為西班牙的猶太人使用,以表示「至聖之名」,此意源於回教文化;中國舞蹈陰陽圖形具力的象徵;大多數儀式舞喜用圓形,後來更以此為基礎,發展出螺旋形,埃及人由此創造曲折蜿蜒如水流之舞蹈花樣;歌德式的螺旋形則是舞蹈《耶路撒冷之...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劍術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十六世紀時法國之一種劍舞。舞者本身著假鎧甲,表演劍舞或默劇式戰鬥。亦名《馬塔森舞》(Matassins或Mattachins)在當時之法國,極為流行。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車書會同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明朝燕樂舞蹈。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西元1370)定朝會宴饗之制。制定文舞,名《車書會同之舞》,以象文德致太平之意。舞師二人執翿,引文舞士立於東階之南,北向立,是日用九奏三舞(文舞、武舞、四夷舞)於第一次進膳時,第八奏,奏《鳳凰吟》之樂,舞《車書會同之舞》,舞曲名《泰階平》。文舞士三十二人,左手執籥,右手秉翟。四行,每行八人。舞時作進退舒徐揖讓升降之狀。《泰階平舞辭》:「乾坤清寧,治功告成。武定禍亂,文致太平。郊則致其禮,廟則盡其成……」。明成祖朱棣永樂十八年(西元1420)更定燕樂仍沿用此舞,舞詞有所改動。
《明史.樂志》。
|
拜月舞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式舞蹈名。屬於對「偉大造物母」各式各樣的崇拜儀式之一。月亮乃明顯而永恆的時間記載,「她」可以為小時、二週或一月的週期下定義,所以月亮就如同我們「偉大之造物母」般受崇拜與祭祀。所有閃語系之部族跟著月亮行事,他們一直崇敬偉大的造物母,因此每月的節慶仍以月型來標誌:一、新月,黛安娜與瑪利亞的農曆弦月;二、滿月,代表者依莎特拉、開百利、摩拉或麥塔立;三、代表摧毀者的暗月。即使到今天,在回教地區仍以月亮的圓缺為準則,來標示節慶,或者宴客,或者齋戒。儀式上,相同的陰晴圓缺故事會在舞蹈中表現出來,但伊斯蘭的正規用法乃相信其背後的宗教意味。有一種哭聲,在清真寺的廣場四角所舉辦之儀式時可聞。拜月舞蹈往往由部族...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