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3.0054 ms
共 4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損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損毀喪失的物品。[例]由於施工不當引起地層下陷,工程公司將賠償附近居民的損失。
|
如棄敝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丟掉破鞋一樣。語本《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比喻毫不在意或毫不珍惜。《宋史.卷三八七.汪應辰傳》:「尊號始自開元,罷於元豐,今不當復,況太上視天下如棄敝屣,豈復顧此?」《東周列國志》第四七回:「倘此時有龍鳳迎寡人,寡人視棄山河,如棄敝屣耳!」
|
語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語文中措詞失當的地方。宋.黃庭堅〈題字伯時憇寂圖〉:「或言子瞻不當目伯時為前身畫師,流俗人不領,便是語病。」
|
大謬不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徇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僕以為有國士之風。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已奇矣。今舉事壹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僕誠私心痛之。 〔注解〕
(1) 戴盆何以望天:頭戴著盆子,如何能望見天空?比喻行動與目的相違背,絕不能達到目的。見「戴盆望天」。
(2) 知:相交。
(3) 不肖:不才,自謙之詞。
(4) 營職:工作。
|
用舍失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政措施不當。明.胡廣《文天祥從容就義》:「權臣誤國,用舍失宜。」
|
王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不斷挑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此外,王莽外交政策極為不當。他將原本臣服於漢朝的匈奴、高句麗、西域諸國和西南夷等屬國統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為「侯」。又收回並損毀-{匈奴單於}-之印璽,改授予新匈奴單-{於}-之章;甚至將匈奴單-{於}-改為降奴服-{於}-,高句麗改名下句麗侯|下句麗;各國因此拒絕臣服新朝,造成邊境戰亂不絕。天鳳四年(17年)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及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地皇四年(23年)王莽在南郊舉行哭天大典。同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
|
有效動力經營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的任何事情都能瞭若指掌,一有狀況立即處理;教師也需有一心二用的能力,一邊進行教學一邊處理個別學生的不當行為,此外,教師在教學活動上要能順暢明快,不拖泥帶水,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減少紀律行為的產生,安排多樣化的作業且難易適中,以引起學生興趣,避免厭煩的情形發生。當學生不當行為發生時,教師對當事者採取的處理方式,會間接的影響到周遭的學生,產生漣漪效應,以達到懲一儆百之效(吳明隆,2009;張民杰,2007;郭明德,2001)。 (二)有效的班級經營...
|
威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煊赫的氣勢。《西遊記》第二八回:「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當小可的;若不做個威風,他怎肯降服哩?」《老殘遊記》第七回:「那多餘的五六個人,為的是本縣轎子前頭擺擺威風。」
|
後遺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因某種問題處理不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如:「最近大家的工作士氣顯得委靡不振,是公司大幅裁員引起的後遺症之一。」
|
IC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訓練,沒有親身體驗不夠。學業問題:熟悉的步驟與技能,可能為學生自己帶來新的學習壓力與困擾。甚至使用不當,學生可能變的更不願意學習。加上教師的不熟悉,可能造成「科技棄置(technology abandonment)」的產生,科技輔具的堆棄,造成改善學習的功能消失。社交與生理限制:過肥胖或欠運動的視障生,應鼓勵進行戶外活動而非長久坐電腦前。佔據不少社交時間,形成無形的隔閡。且為獨立學習,少互動機會。師資培訓與經費問題:學校財務狀況使購置輔具及相關訓練窒礙難行。輔具在教學上瓶頸:教師較喜歡傳統教學法,且可能強調科技,卻忽略...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