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18.7565 ms
共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周哈里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說2 開放我3 盲目我4 隱藏我5 未知我6 結論7 關鍵字8 參考文獻 概說1955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Joseph Luft和Harry Ingham提出之概念,以兩人名字前二字母命名。根據自己和他人對自己的了解與否,橫軸分為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縱軸分他人知道、他人不知道,將人的內在分成四個部分:開放我、盲目我、隱藏我、未知我。 開放我自己知道且他人也知道的部分稱為開放我,也稱公眾我。例如:性別、外貌、星座、婚姻狀況、職業、居住地、專長、興趣愛好等公開資料。隨著與他人相處漸漸熟稔,這個區域也會逐漸擴大,與...
|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貨志》中記載,周朝朝廷派出專門的使者在農忙時到全國各地采集民謠,由周朝史官彙集整理後給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漢書·食貨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震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劉歆《與揚雄書》亦稱:“詔問三代,周、秦軒車使者、遒人使者,以歲八月巡路,求代語、童謠、歌戲。”孔子刪詩:這種說法見於《史記》,據說原有古詩3000篇,孔子根據禮義的標准編選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詩經》《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儀者……三百...
|
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了解、明白。《後漢書.卷二九.鮑永傳.論曰》:「若乃言之者雖誠,而聞之者未譬,豈苟進之悅。」
|
變本加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文章的創作。等到伏羲氏統治天下,開始畫八卦,創造文字,文章才因此產生。《易經》說:「觀察天文,可以了解四時的變化;而觀察人文,則可以教化天下。」可見文章的時代意義是非常深遠的!車輛的製造,一開始只有簡陋的椎輪車,後來才出現較高級的大輅車,但是大輅車已不像椎輪車那般地質樸;積水成冰,但是當初的水卻沒有後來的冰那般寒涼。這些都是在既有的基礎上加以改變發展,才顯得更加完美;事物的演變是如此,文章也是一樣,由質樸發展到華美,其中的變化是無法完全詳細去了解的。後來原文中的「變其本而加厲」演變成「變本加厲」這句成語,意思轉用來指事情改變原有的狀況而顯得更加嚴重。
|
瞭如指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天下事如掌中物,易於了解。語本《論語.八佾》:「『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後比喻對事情了解得非常清楚。《蕩寇志》第三三回:「雖未出兵打仗,而戰陣攻取之法,瞭如指掌。」也作「了如指掌」、「了若指掌」、「瞭若指掌」。
|
高枕無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非常不諒解。直到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官職,回到薛地居住。到了薛地,受到人民熱烈的歡迎,孟嘗君這才了解馮諼的用心。這時馮諼對孟嘗君說:「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藏身的洞窟,在緊急的時候就可以逃過獵人的追捕,免於一死。但是你現在只有一窟,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無憂無慮地睡覺,我會再幫你尋找另外兩窟。」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如果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梁國一定能國富兵強。於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連續請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當齊王得知梁國一直派人來請孟嘗君,連忙也派人請孟嘗君重回齊國當相國。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請求,把先王傳下的祭器,放在薛地,並且興建宗廟,以確保薛地的安...
|
投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揚孔子的時候,雖有誇大之處,卻不至於用私心,去迎合、阿附他們所尊敬的人。」孟子的用意,在於讓公孫丑了解,從這三個人所說的話,可以知道人們對於孔子的推崇。後來「投其所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迎合他人的愛好。出現「投其所好」的書證如宋.張耒〈司馬遷論下〉:「蓋其尚氣好俠,事投其所好,故不知其言之不足信,而忘其事之為不足錄也。」
|
涵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包含的意義。如:「仔細品味咀嚼,才能確切了解句中涵義。」也作「含義」。
|
自知之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老子》第三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指能清楚的了解自身的能力、優缺點,即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宋.蘇軾〈與葉進叔書〉:「僕聞有自知之明者,乃所以知人。」
|
投機取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重前輕,取水像抽水,滾滾而來。」老丈一聽,先是有點生氣,然後笑著說:「我聽說,使用機械的人,必定要了解相關的事,人的心中一有了這些事,就會存有機心。一有機心,就難以純淨。心神一複雜,離道的境界就遠了。你以為我不知道槔這種器具嗎?我是覺得用這種機械來做事,實在羞恥!」子貢聽到老丈這麼說,覺得很慚愧。後來他的學生問起這件事,子貢說:「一個人若是去追求功利機巧,就會忘掉他受於自然的本心。」莊子所使用的「功利機巧」說法,可能就是後來「投機取巧」的典源。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