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46 ms
共 1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十二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儒家的十二部經書。唐文宗開成年間在國子學立石,刻《易經》、《詩經》、《書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為十二經。
|
蘇伯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伯衡,字平仲,元明間浙江金華人。友龍子。博涉群籍,文詞蔚贍有法,以善古文聞名於時。元末貢於鄉,洪武間入禮賢館,為國子學錄,遷學正,擢翰林編修。十年,宋濂薦以自代,以疾力辭。二十一年聘主會試,尋為處州教授。以表箋忤旨下獄死。二子救父並被刑,士論惜之。有《蘇平仲集》存世。資料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5/5/20/n927829.htm
|
苦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受痛苦而有所期待。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齣:「咱們南京國子監鋪排戶,苦熬六個月,今日又是仲春丁期。」
|
操刀傷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鄭國子皮想重用年輕、閱歷少的尹何為邑大夫,使其學習治國法。但子產反對,以捨不得將美錦綢拿去學習裁縫,卻捨得用才淺者去治理邑都,是輕百姓重錦綢的做法來勸諭子皮。典出《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後比喻將權力授予才能、經歷薄弱者,必招致失敗。北魏.溫子昇〈西河王謝太尉表〉:「常恐執轡輕輪,操刀傷錦。」
|
不動聲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動聲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動聲色」原作「不發聲色」。韓愈是唐代文學家,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氣勢宏偉、融會古今,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他因為學高識廣,曾任國子博士,相當於今天的國立大學教授,頗負盛名。當時的中書令許國公贈予太尉韓公神道碑,請韓愈代為撰寫碑銘。韓愈在碑銘中寫到太尉韓公為人處世的特點:與人保持距離,不和任何人嘻笑親近,所以他只要一有輕鬆笑語,大家都像得到比金帛還要貴重的賞賜一般;他在判案時也從不流露私人情感,公正嚴明,只就法律論斷,因此幾乎沒人敢犯法。後來「不動聲色」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遇事不張揚的冷靜態度。如《水滸傳》...
|
中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唐、宋國子監教諸生讀經或進士考試時,依文字的多寡,將經書分為大、中、小三級。隋唐稱《詩經》、《周禮》、《儀禮》為「中經」;宋稱《書經》、《易經》、《公羊》、《穀梁》、《儀禮》為「中經」。
|
辟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天子所設的大學。位於京城國子監內,為一圓形建築物,四周環水,象徵教化流行。《禮記.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後為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廱,諸侯曰頖宮。」《漢書.卷一二.平帝紀》:「安漢公奏立明堂、辟廱。」顏師古注引應劭曰:「辟廱者,象璧圜,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作「辟雍」、「廦廱」。
|
樂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談論音樂的言辭。《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
|
貢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科舉制度中,由府州縣學推薦學行俱佳者,到京師國子監讀書的人。
|
三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來教育士子的三機構。唐代以宏文、崇文、國子為三館;宋代以廣文、太學、律學為三館。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