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5.06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樂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配合音樂節拍的舞蹈,為中國傳統舞蹈的總稱。《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史記.卷二八.封禪書》:「於是塞南越,禱祠太一、后土,始用樂舞。」也稱為「雅舞」、「舞樂」。
晁補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晁補之(1053-1110)北宋詞人。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山東巨野人)。少即能文,為蘇軾所贊賞。神宗元豐二年(1079)舉進士,任澧州司戶參軍、北京國子監教授。哲宗元佑初,任太學正,後遷秘書省正字、校書郎。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召還為著作佐郎。紹聖間,被新黨排擠出知齊州,因修《神宗實錄》失實,貶毫州通判,又貶監處、信二州酒稅。徽宗即位(1101),召回為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兼國子編修。崇寧四年(1105),被蔡京列入“元佑奸黨”309人之內...
憂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中條山不仕,眾慕其行,多從之學。德宗召為諫議大夫,上疏論裴延齡枉黜大臣,阻德宗以延齡為相。後被貶國子司業,出任道州刺史。 (7) 閔:憐恤。通「愍」。 (8) 惡:音ㄨ,如何、怎麼。
動輒見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動輒得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人,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登進士第後,曾任國子博士、監察御史等職,卻因直言敢諫,屢次犯怒被貶,久久不得升遷。韓愈自認才高,不應受此待遇,因此作〈進學解〉一文以抒己憤。該文採問答方式,以國子先生喻己,假托學生之言,抒發自己才高卻不受重用的不滿,卻說自己不過是一介庸才,符合目前的低位閒差,用以自我解嘲。文中的「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就是學生描述國子先生(韓愈)在官場上的處境艱難,一有舉動就會遭受責罰,進退兩難,而屢遭貶謫。後來「動輒得咎」就被用來形容人處境困難,極易受到責難。
典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制度文物。《隋書.卷四九.牛弘傳》:「牛弘篤好墳籍,學優而仕,有淡雅之風,懷曠遠之度,採百王之損益,成一代之典章,漢之叔孫,不能尚也。」唐.韓愈〈請復國子監生徒狀〉:「國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趨競,未復本源。」
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六朝時稱國子監祭酒為「國師」。《梁書.卷四一.列傳.王承》:「三世為國師,前代未之有也,當世以為榮。」
張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32~300)字茂先,西晉方城(故城在今河北省固安縣南)人。學業優博,辭藻溫麗,圖緯方伎之書,無不詳覽,伐吳有功,封廣武侯,長於政事,時人許之為「鄭國子產」。後為趙王倫所害,著有《博物志》。
監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兩代在國子監讀書或取得進國子監讀書資格的人。具有此資格的人,就可以和秀才一樣應鄉試。取得資格的方法有兩種:一、廕監,即由祖先的勛勞資歷,按規定的制度取得。二、例監,即用捐納的方式取得。
日試萬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日可寫出萬字的文章。比喻才華橫溢,文思敏捷。《舊唐書.卷一二七.張涉傳》:「涉依國學為諸生講說,稍遷國子博士,亦能為文,嘗請有司日試萬言,時呼張萬言。」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大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夏禹時代的樂舞。即六樂之一。相傳大禹治水有功,皋陶作以頌之。《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見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修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