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禍生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釁發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禍興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雞群之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04,字延祖,西晉時人,嵇康之子。武帝時徵為祕書丞,遷給事黃門侍郎,封弋陽子。惠帝時,署為侍中。於戰亂中,為保衛惠帝,血濺御衣而死。惠帝為感念其護君殉國的英勇精神,乃保留血衣而不洗。 (2) 洛: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地勢優越,東控中原,西據崤函,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西晉建都於此。 (3) 或:有人。 (4) 稠人:眾人。 (5) 昂昂然:高傲出群的樣子。〔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八九.忠義列傳.嵇紹》
開門納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死去之事,非常地難過,忙於治喪之事,而忽略了軍國大事。長史張昭看到了這種情形,就勸他說︰「當今世間戰亂頻仍,像豺狼般的亂賊滿道,雖然你為了去世的兄長治喪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在這樣的非常時刻,你仍只顧遵守禮制,不管國家大事,就好像把門打開,請盜賊進到家中,必然會招來禍患,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啊!」孫權聽從了張昭的建議,便脫掉喪服,換上軍裝,前往巡視軍隊。後來「開門揖盜」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創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災害或戰亂後民生凋敝的情形。《新唐書.卷一一○.諸夷蕃將列傳.馮盎》:「天下初定,創夷未復,大兵之餘,疫癘方作。」《三國演義》第二二回:「其餘兗、豫之民,及呂布、張楊之餘眾,覆亡迫脅,權時苟從;各被創夷,人為讎敵。」也作「瘡痍」。
衣帶一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了強調他出兵南陳的決心,所以用衣帶來形容長江。開皇九年,陳朝滅亡,結束了東晉以來二百六十餘年的分裂戰亂。「一衣帶水」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原被用於形容江流狹窄有如一條衣帶,後亦用於泛指江河阻隔不足以限制交往。
弭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息戰亂。《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備傳》:「心存國家,念在弭亂。」《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大帥議論極是,真是弭亂的良方,外交的上策。」
亂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亂而離散逃亡。《詩經.小雅.四月》:「亂離瘼矣,爰其適歸。」《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董祀妻傳》:「感傷亂離,追懷悲憤。」
慧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北朝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515~577)俗姓李,武津(今河南省上蔡縣東)人。十五歲出家,專誦《法華經》,後從慧文禪師修禪。因北方戰亂,遷移南方,遊化十四年,在陳光大二年(西元568)入住南岳,說法修禪,陳地信眾望風歸附。他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並推廣應用在日常行事上,倡導法華安樂行。弟子甚多,以智顗最著名,後世尊為「天台宗三祖」。著作多為口授的講義,由弟子筆記整理而成,如《無諍行門》二卷、《安樂行》一卷,自著的有《誓願文》一卷。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