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0.1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禁得住、禁得起。宋.辛棄疾〈魚兒.更能消〉詞:「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羅衣寬褪,能消幾度黃昏?」
大器晚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器晚成」一語出於今本《老子》第四十一章,在這一章中,提到「道」的境界不易知、不易行,所以一般俗士聽到「道」,就大笑起來,就是因為它難以捉。為了解釋「道」,老子用「大方」、「大器」、「大音」、「大象」來作比喻。這些都是「道」的象徵。「道」是什麼?它就像最圓融的空間,根本不是人為角度所能衡量;它也像最貴重的器物,需要長時間製作,所以修道之人需要長時間的修練;它也像天籟般的聲音一樣,不是言語或樂器所能表現的;它也可以說是無形,不是人力所能覺察的。後來就從這裡演變出「大器晚成」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卓越的人才,往往成就較晚。這是根據後世傳本的《老子》演變而出的一句成語,假如參考新發現的出土文獻,《郭...
上下其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手勢高舉和向下來暗示對方,以進行舞弊的伎倆。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後用「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或形容帶有邪念,不禮貌地觸他人身體。
扣槃捫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盲人不知日的形狀,人告以日形如銅槃,他敲銅槃而有聲;後聞鐘聲,即以為日。又有人告以日光如燭,他燭而知形狀;後籥,也以為日。典出宋.蘇軾〈日喻〉。後用來比喻認識不確切而產生誤會。宋.王開祖〈儒志編.序〉:「言皆治國修身之要,見匪扣槃捫燭之為,如斯人者,豈易得哉!」
光明磊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別有用心、暗室可欺、心懷叵測、偷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根源、底細。如:「謎底」、「揭底」、「底兒」、「尋根究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表面粗糙不光滑的。[例]這皮膚因長痱子,起來麻麻的。
明鏡高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照宮人6>,膽張心動者則殺之。 〔注解〕 (1) 表裡有明:正反兩面都明亮。 (2) 捫:撫、。 (3) 歷然無礙:清楚而無阻礙。 (4) 膽張心動:心膽慌張跳動。 (5) 秦始皇: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而把古時的皇與帝合稱為皇帝,自稱始皇帝。廢諡法,以世計。廢封建,行郡縣,以集權中央;統一度量衡與文字;開闢馳道,修築長城,以鞏固國防;為消除反側與箝制思想,沒收民間兵器,偶語詩書者棄市,又有焚書坑儒之事。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於始皇三十七年,死於巡遊途中。 (6) 宮人:宮女的通稱。
探囊取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中國用吾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爾。” 2.語譯 口袋;探囊:向袋裡取。伸手到口袋裡拿東西。比喻能夠輕而易舉地辦成某件事情。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輕而易舉、手到擒來 相反詞 緣木求魚 5.例句 本班籃球隊很早就展開集訓,實力堅強,. 要贏得冠軍有如探囊取物。
瀲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滿溢的樣子。南朝梁.何遜〈行經范僕射故宅〉詩:「瀲灩故池水,蒼茫落日暉。」元.李治〈魚兒.為多情〉詞:「香瀲灩銀塘,對抹胭指露,藕絲幾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