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希世之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間罕有的寶物。《老殘遊記》第三回:「此書世上久不見了,季滄葦、黃丕烈諸人俱未見過,要算希世之寶呢!」也作「希世之珍」。
樹高招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長高了容易被風吹打。比喻名氣大易招致嫉妒攻擊。《五燈會元.卷一九.何山守珣禪師》:「問曰:『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潭深魚聚。』悟曰:『見後如何?』師曰:『樹高招風。』」也作「樹大招風」。
長驅直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糧乏,徐則後利,不至千里,人馬乏食。兵法曰:『遺人獲也。』意者有它繆巧可以禽之,則臣不知也;不然,則未見深入之利也。臣故曰勿擊便。」 〔注解〕 (1) 彊弩之末:強弩射出的箭,到射程盡頭,已經沒有力道。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不能再發揮效用。見「強弩之末」。 (2) 縞:音ㄍㄠˇ,白色的絲織品。 (3) 朝:音ㄓㄠ,白天。 (4) 莫:音ㄇㄨˋ,同「暮」,傍晚、太陽將落的時候。
久安長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指國家政局長期安定,永久太平。宋.魏了翁〈與蔣大著書〉:「故二千年間未見有數十年久安長治,始終如一者。」也作「長治久安」。
長驅深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糧乏,徐則後利,不至千里,人馬乏食。兵法曰:『遺人獲也。』意者有它繆巧可以禽之,則臣不知也;不然,則未見深入之利也。臣故曰勿擊便。」 〔注解〕 (1) 彊弩之末:強弩射出的箭,到射程盡頭,已經沒有力道。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不能再發揮效用。見「強弩之末」。 (2) 縞:音ㄍㄠˇ,白色的絲織品。 (3) 朝:音ㄓㄠ,白天。 (4) 莫:音ㄇㄨˋ,同「暮」,傍晚、太陽將落的時候。
雨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雨燕目雨燕科。與燕十分近似,長約九至二十三公分,翅特長,體結實有力,呈灰、褐或黑色而有光澤,除南美洲南部,澳洲,兩極未見外,幾乎遍布全球。
的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確實可靠的消息。《大宋宣和遺事.貞集》:「傳聞聞九弟已遭縶縛,五國已滅,未見的耗;若神有靈,容我一占以見。」
千思百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方百計」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彭龜年〈論小人疑間兩宮乞車駕過宮面質疏〉(據《止堂集.卷三》引)1>邇者群臣抗章,無不切至,而天聽穹窿,未見昭格,此固群臣孚誠有所不足,詞語有所未明。然臣竊料必有植此疑根于陛下之胸中者,見外庭紛紛有奏疏,將千方百計誤陛下之聽,使陛下不省2>群臣之言,未可知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 (2) 省:音ㄒ|ㄥˇ,明瞭、領悟。〔參考資料〕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如今學者卻恁地慢了。譬如捉賊相似,須是著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捉他,如此猶恐不獲。今卻只在此...
百計千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方百計」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彭龜年〈論小人疑間兩宮乞車駕過宮面質疏〉(據《止堂集.卷三》引)1>邇者群臣抗章,無不切至,而天聽穹窿,未見昭格,此固群臣孚誠有所不足,詞語有所未明。然臣竊料必有植此疑根于陛下之胸中者,見外庭紛紛有奏疏,將千方百計誤陛下之聽,使陛下不省2>群臣之言,未可知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 (2) 省:音ㄒ|ㄥˇ,明瞭、領悟。〔參考資料〕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如今學者卻恁地慢了。譬如捉賊相似,須是著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捉他,如此猶恐不獲。今卻只在此...
百謀千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方百計」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彭龜年〈論小人疑間兩宮乞車駕過宮面質疏〉(據《止堂集.卷三》引)1>邇者群臣抗章,無不切至,而天聽穹窿,未見昭格,此固群臣孚誠有所不足,詞語有所未明。然臣竊料必有植此疑根于陛下之胸中者,見外庭紛紛有奏疏,將千方百計誤陛下之聽,使陛下不省2>群臣之言,未可知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 (2) 省:音ㄒ|ㄥˇ,明瞭、領悟。〔參考資料〕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如今學者卻恁地慢了。譬如捉賊相似,須是著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捉他,如此猶恐不獲。今卻只在此...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