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5.13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事的將領。《三國演義》第六八回:「文官將,掩面驚倒,各不相顧。」《西遊記》第二九回:「真是木雕成的將,泥塑就的文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名稱。土耳其軍人遊行時展示雄風之配樂,源自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時期。當時的「新軍」(yeniceri)於戰勝時列隊進入佔領之城鎮,其旗幟都以「新月」紋飾為誌,此號誌代表伊斯蘭(Islamic)文化的傳統。「樂」不論樂器演奏或歌唱皆以無伴奏方式進行,歌者手執旗桿(cevgen),桿上有「新月」紋飾,或將此圖誌飾於馬尾及鈴鐺上。旗幟隨音樂節拍上舉或下降。吹奏樂器使用如雙簧管的「管」〔見Zurna〕、簡單的喇叭(boru)。鼓樂部份是「碗狀鼓」(nakkare),此鼓為兩個碗狀的鼓綁在一起,掛在鼓手左臂,由兩支鼓棒敲擊;另有,「雙頭鼓」
《The JVC Video Anthology of World Music and Dance》.
  樂又稱「大」,於西周時代,用以歌頌周王伐紂的功績。傳說創作者是周公,目的是炫耀周王力強盛,用來威懾諸侯與人民,屬於執干戚的舞。孔子在[論語‧八俏]中批評樂「盡美矣,未盡善也。」因其並未能像「大韶」那樣表現和平之德。大也是〔周禮.春官.大司樂〕所說「六樂」中的周樂,作為宗廟之樂,祭祀祖先。
  據〔禮記.樂記.賓牟賈〕記載,孔子所見大共分六段:第一段是戰前準備,先是擊鼓號召,後持盾牌久立,象徵等候諸侯來到,接著是緩慢抒情的歌唱,表示等待時機。第二段表現及早掌握時機,舞隊在中間表演,另有二人獨舞,分飾王及大將,舞蹈熱烈,象徵決策者必勝的決心,戰事獲得成功。第三段表現滅...
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展示力、兵備。《國語.周語中》:「不可覿,文不可匿,覿無烈,匿文不昭。」
兼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才和藝兼備。南朝梁.沈約〈梁帝集序〉:「夫成天地之大功,膺樂推之寶運,未或不文兼資,能事斯畢者也。」唐.韓愈〈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兼資,寬猛得所,屢更方鎮皆有功,若以代臣實為至當。」也作「文兼備」、「文兼濟」。
靈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趙國國君。名雍,生卒年不詳。為方便與胡人作戰,教百姓改襲胡服騎射,陸續攻滅中山國、林胡、樓煩,國勢大盛。在位二十七年,後因長子安陽君作亂,被困於沙丘宮餓死。諡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湯與周王。《易經.革卦》:「《彖》曰:湯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韓非子.難二》:「湯,桀紂之臣也,桀紂作亂,湯奪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長卿,生卒年不詳,齊人,春秋時兵法家。吳王闔閭用為將,破楚,威逼齊、晉,遂霸諸侯。著有孫子十三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力。指打架或發起戰爭。如:「以、阿雙方皆在謀求和平,避免發生動事件。」
昌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市名。湖北省省會,舊名江夏縣,位於長江東岸,與漢口、漢陽成鼎足之勢,是辛亥革命的發祥地。有粵漢鐵路經過,蛇山峙立市區,上有黃鶴樓古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今河南省滎陽縣境。秦末,楚漢兩軍隔廣而陣,項羽、劉邦曾於此地談判。阮籍登廣城,感嘆當時世無英才,竟使劉邦得志。見《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後人遂以廣嘆比喻懷才不遇,或感嘆世無英雄,小人得志之意。宋.蘇軾〈甘露寺〉詩:「古今共一軌,後世徒辛酸,聊興廣嘆,不待雍門彈。」也作「廣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