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武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選拔武官的科舉考試。唐武則天長安二年設武舉,為武科之始。以後歷朝皆因襲之,但不定期舉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鄉試、武會試之制。清代沿襲,考試科目為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場,又以默寫武經為內場。清光緒二十七年廢止。
|
用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兵,使用武力。《老殘遊記》第一九回:「許亮說:『難道吳二爺騙你,我許大爺也會騙你嗎?』兩人幾至用武。」
2.比喻施展才能。《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
靈武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寧夏東南部,瀕黃河東岸,為附近的農產集散地。舊為靈州所在。
|
武漢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漢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一九六○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國家教育委員會。校址在武漢市武昌珞珈山,占地三千多畝,校舍建築面積五十二萬多平方公尺。
武漢大學的前身是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於光緒十九年(1893)創辦的自強學堂。二十八年(1902)更名為方言學堂。民國二年(1913)以方言學堂為基礎建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十二年(1923)更名為國立武昌師範大學,十四年(1925)更名為武昌大學。十五年(1926)與其他幾所學校合併建立國立武昌中山大學。十七年(1928)改建國立武漢大學。二十一年(1932)春全校師生遷入珞珈山現校址。抗日戰爭期間,學校曾遷至四川樂山。三十五年(1... |
古希臘武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為青年戰士訓練中的一環。在極輕快地笛音伴奏下,青年戰士手持矛盾,學習如何以快速的動作,攻擊敵人,避開敵人毆打及兵器的戳刺,柏拉圖在《法律》(The Law)一書中以此舞為所有戰舞的代表。溯自都利亞(Doric)時,有人以克里特島(Crete)或斯巴達為此舞的起源地;有人認為係皮洛斯(Pyrrhicos)所發明,故得此名。在西元前六世紀此舞於雅典由青少年在大神殿及小神廟表演。西元前七世紀的斯巴達,此舞為軍事課程中重要的項目之一,男孩從五歲即開始學習。此舞在公元三世紀的斯巴達,由十五歲以上的男孩表演,其他地方則變成「酒神舞」(Dionysiac Dances)中的一種;舞者手持火炬替代...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殷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商頌》的篇名。共六章。根據〈詩序〉:「殷武,祀高宗也。」或以為美宋襄公之詩。首章二句為:「撻彼殷武,奮伐荊楚。」
|
光武中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莽篡漢,西漢滅亡,改國號為「新」。後劉秀以寡擊眾,破莽軍,恢復漢室,國號仍為「漢」,史稱為「東漢」。後人稱此一中興漢室的史事為「光武中興」。
|
萬年塔普通輝石-橄欖石玄武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子寮附近低地上之萬年塔小山,岩石是橄欖石玄武岩,可能是一火山側噴發之岩體。萬年塔所產出者,其橄欖石含量較普通輝石為多,與福隆山玄武岩略有不同。
|
北洋武備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一所新式陸軍士官學校。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由李鴻章於天津創辦,北洋軍閥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曹錕等均由該校畢業。
|
大武斑葉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葉5-7片,橢圓形至長卵形,銳頭,稍厚而硬,上表面不有不規則之白色斑紋,下表面灰白,葉片長7 cm,寬2-3 cm。花莖具密集之白毛;穗狀花序,外被毛。花半張,白綠色;萼片外被細毛,白綠色。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