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1321 ms
共 3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顧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蘭警方作證,事發當天他看到顧城躲在顧鄉家前面的小徑,等約好的謝燁下車往顧鄉家走去時,顧城持斧頭從背後砍殺了她。1993年10月《文匯報》」。而依據顧鄉(顧城之姐)在《顧城最後的十四天》所說,斧頭根本就是不相關的偶然在場物件,沒有絲毫血跡,與案件無關,謝燁也僅僅是在額頭上有個不注意就看不到的小傷口而已。因此對顧城殺妻衍生出兩種說法,一是蓄意謀殺,二是誤傷。 評價被稱為當代僅有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 著作《黑眼睛》《城》《水銀》《顧城舒婷抒情詩選》《五人詩選》《顧城童話寓言詩選》《顧城詩選》《顧城的詩》《顧城新詩自選集》《顧城...
|
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砍擊、拍打。《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傳》:「起,扺破書案。」
|
火光迸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撞擊而火花四濺。《三國演義》第五四回:「手起劍落,火光迸濺,砍石為兩段。」
|
斬刈殺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戰時用兵器互相砍殺。宋.蘇軾〈教戰守策〉:「使其心志安於斬刈殺伐之際而不懾。是以雖有盜賊之變,而民不至於驚潰。」
|
不避斧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1.1 釋義2 譯文3 相似相反詞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趙充國傳》「不敢避斧鉞之誅。」 釋義 斧、鉞,古代兵器名。比喻人英勇不屈的精神。 譯文 從不躲避斧鉞等利刃的砍殺。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視死如歸、見危致命 相反詞 貪生怕死、抱頭鼠竄 例句 岳飛征戰砂場時不避斧鉞的精神,令金兵又敬又畏。
|
殷殷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圍了高山,淹沒了丘陵,人民被困在洪水裡。我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輦,順著山間荒涼的小徑砍樹作成路標。和益一起送上生鮮的魚鱉鳥獸給人民。我疏通九大河川,讓洪水順利流入四海;挖通溝渠,引導水流入河川。和稷一起教人民播種穀物,並分送生鮮的食物給人民,使人民交易物資,互通有無。於是每個人民都安定下來,天下也太平了。」皋陶聽了就說:「唷!你說的好,我會向你學習,照著做。」在原文中,「孜孜」是勤勉不懈的意思,「不懈」就含有「不倦」的意味,所以「孜孜不倦」這一完整詞形,到《三國志.卷四一.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向朗》中首次出現。另外《書經.君陳》內容記載周公死後,周成王周公子君陳去治理王城東郊...
|
濫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經計劃而過度砍伐。如:「林務局為維護林木資源,不但禁止濫伐,更積極植樹,以達伐植平衡的目標。」
|
揭竿為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揭竿而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揭竿而起」典源作「揭竿為旗」,出自西漢文學家兼政論家賈誼的〈過秦論〉。文中指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施行暴政,以致陳涉(名勝,字涉)能以一介貧賤之士,率領數百個疲累的士卒,以砍下的樹枝為兵器,高舉竹竿作為號召群眾的旗幟,使得天下人群起響應,終於遭到滅亡的命運。後來「揭竿而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起義舉事。在《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也引用了這一段文字。
|
爛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王質上山砍柴,遇仙人下棋,置斧而觀,後見斧柄朽爛,回家時,已百歲,時人皆不識的故事。典出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後比喻人世的變換轉移。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若還奏曲能招鳳,在此觀棋必爛柯。」
|
刀耕火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砍伐林木,焚燒做為肥料,然後就地耕耨下種的耕種方法。宋.陸游〈雍熙請錫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種,從今別是生涯。」也作「刀耕火耨」、「火耨刀耕」。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