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244 ms
共 1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盛宣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45~1916)字杏孫,清江蘇武進人。清末,輔佐李鴻章創辦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煤礦、漢冶萍煤鐵礦等事業。累官至郵傳部尚書,宣統三年主張鐵路國有,發生四川保路慘案,為武昌起義的導火線。民國成立後退居上海,仍經營實業。
|
連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兄弟。《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一》:「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
|
太山壓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彊得書惶怖,即執其使,封書上之。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書.卷七一.孫惠列傳》、《蘇武集》。
(2) 刻:傷害、剝削。
(3) 太山:即泰山。起於山東省膠州灣西南,橫亙省境中部,盡於運河東岸。主峰在泰安縣北,為五嶽中的東嶽。
(4) 雞子:雞蛋。
(5) 湯:即商湯。商的開國君主,契之後,名履,生卒年不詳。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伐之,放桀於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崩。
(6) 武:即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參考資料〕 ■《晉書....
|
各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勢下,垂垂老矣者只能帶著昔日榮景,逐漸走向衰逝之途。而其中所用「千秋」一詞,其實早見於漢代李陵〈與蘇武〉詩中,詩云:「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此處「千秋」一詞意指「時間久遠」,爾後才又衍申出「可長久存在」的含意。後來「各有千秋」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各有長處和特色,或各有其長期存在的價值。
|
逝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逝去的流水。比喻逝去的時間事物。南朝宋.鮑照〈松柏篇〉:「東海迸逝川,西山導落暉。」唐.溫庭筠〈蘇武廟〉詩:「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
滅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消滅蹤跡。《文選.李陵.答蘇武書》:「滅跡掃塵,斬其梟帥。」
|
孤恩負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流移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守,導致國家穀倉空虛,使得百姓挨餓,流亡離散各地,幾萬人因此生病而死。
「失所」則是出自漢.李陵〈與蘇武〉詩。漢武帝時,將軍李陵以五千步兵和匈奴十餘萬人對抗,戰到最後,不敵匈奴,只好投降。家人受到連累,全部被處死,從此他便留在匈奴,到死都沒有回到漢朝。這期間,奉命出使匈奴而被拘留的蘇武,和他結為好友。蘇武回漢朝時,李陵寫了三首〈與蘇武〉詩,訴說與知心的朋友分別,難再相見的心情。其中,用「雲被風吹得四處飄蕩,失去了居所」來形容自己飄零的身世和朋友從此分隔兩地的無奈。後來「流離」和「失所」被合用成「流離失所」,用來形容轉徙離散,無處安身。
|
手無寸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手無寸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手無寸鐵」原作「手無寸刃」。《異苑》一書所記皆神話傳說之事,其中記載晉代一則故事:住在順陽南鄉的楊豐和兒子楊香在田裡收割穀物時,被出沒的老虎給咬住,年僅十四歲的楊香,手上沒有拿任何短小鋒利的武器,直接捉住老虎的脖子,結果救了父親一命。刃就是鐵器,所以後來從這裡演變成「手無寸鐵」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手上沒有拿任何武器。另外在較早的文獻漢朝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已可見到「人無尺鐵」一詞,意思是說:士兵傷亡慘重,箭矢也用完了,手上連一件短小的武器也沒有,還是奮勇爭先上前殺敵。
|
麒麟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初蕭何所造的樓閣,或謂漢武帝獲麒麟時所建。後宣帝圖繪功臣霍光、蘇武等十一人之像於閣上。故後泛指畫有功臣圖像的樓閣。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也稱為「麟臺」、「麟閣」。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