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1.1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兵器名。因形如杵而得名。《書經.武成》:「罔有敵于我師,前徒倒戈,攻于後以北,血流漂杵。」《宋史.卷二七九.呼延傳》:「及作破陣刀、降魔杵;鐵折上巾,兩旁有刃,皆重十數斤。」
觸類旁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陸隴其《松陽講義.卷四.子貢曰貧而無諂章》:「告往知來,觸類旁通。如此其於《詩》也何有!是雖其善悟,其實則深有味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論語.子罕》:「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晉.夏侯湛〈閔子騫〉:「聖既擬天,賢亦希聖。」
諱莫如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直懸宕未決。莊公臨終前,問他的弟弟叔牙誰可以繼承?叔牙推薦另一位兄弟慶父,但莊公對慶父有心結,並不同。又問另一位兄弟季友,季友回答:「我願盡全力支持子般繼任。」莊公聽了才放心。後來季友設計毒死了叔牙,等莊公去世後,就輔佐子般代行國事。但這種作法引起慶父不服,於是派人將子般殺害,立莊公的另一個兒子閔公為國君。兩年後,又將閔公殺害,並再意圖謀害繼位的僖公。僖公也是莊公的兒子,慶父打算斷絕莊公的後代,便可名正言順繼承王位。不料僖公已先被季友帶出國,慶父眼見計畫落空,不得不逃出魯國,前往齊地的莒國避難。季友後來將僖公帶回魯國繼承王位,另一方面要求莒國交出慶父。慶父在押解回國的途中,要求僖公原諒未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聚合。《後漢書.卷六六.陳蕃等傳.曰》:「人謀雖緝,幽運未當。」《文選.顏延之.陽給事誄》:「難立乎將卒之間,以緝華裔之眾。」
頭頭是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禪師的言行紀錄,其中蘊含著開導弟子覺悟的經驗。而「頌古」就是後來的僧人用韻文的形式,對「公案」進行譽性解釋的語錄體裁,是教禪學禪、啟悟心性的教學手段。它的特點是不點破,留下參悟的話題和機鋒,不直接把古聖的意旨敘述出來,而是運用生活化的比喻,繞路說禪。南宋時僧人法應收集「頌古」之作,編成《禪宗頌古聯珠集》,元代的普會接續法應的工作,編成《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在規模及內容上都大有增加。典源出自於《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一八,大意是說趙州從諗禪師在初次參見南泉普願禪師時,即表現得不尋常。對於普願禪師問他的問題,他並不直接回答,而是以另一種巧妙的方式應答,因此深得普願禪師的賞識。關於這段問答,後面的...
敷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播。《舊唐書.卷一一.代宗本紀》:「掃除沴氣,敷衍德音。」
2.陳述其義而引申之。《宋史.卷四三五.儒林列傳五.范沖》:「沖敷衍經旨,因以規諷,上未嘗不稱善。」
3.辦事不切實,僅顧表面應付、應酬。如:「敷衍了事」、「敷衍塞責」。《官場現形記》第四七回:「諸位老兄在官場上,歷練久了,敷衍的本事是第一等。」《老殘遊記》第七回:「在現在這老和尚以前四、五代上的個老和尚,就將這正經拳法收起不傳,只用些『外面光』、『不管事』的拳法敷衍門面而已。」
馬耳東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周紫芝〈竹坡自〉:「馬耳東風,何勞喜惋;笑領尊拳,不揩唾面。是謂竹坡掣猱老漢。」
沾沾自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容易聽從梁人高遂的說詞,才又再出來做官。過了一段時間,宰相桃侯辭官,竇太后想請竇嬰來繼任,但景帝不成,並且說:「竇嬰這個人過於自滿,總是沾沾自喜,且行事輕率,不是能重用的人。」於是沒有起用他作宰相。後來「沾沾自喜」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自得自滿的樣子。
過河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元史.卷一四二.徹里帖木兒列傳》載:元順帝時,徹里帖木兒廢除科舉制度,監察御史呂思誠反對,並加以彈劾,但順帝仍採納廢科舉之議。而參政許有壬也表示強烈反對且據以力爭。許有壬當初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後來升為參政。但他不但反對無效,元順帝還故意讓許有壬在詔令頒布時,跪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來折辱他。許有壬怕不聽命會遭來禍患,只好勉強成廢科舉。治書侍御史普化看到就譏諷許有壬說:「你是通過科舉考試的人,現在要廢除科舉制度,你又跪在第一個,真是過河拆橋啊!」許有壬聽了覺得很丟臉,就稱病不出門。後來「過河拆橋」用來比喻不念舊情,忘恩負義。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