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山溜穿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中的滴水雖小,時間久了,仍可穿石而過。語本漢.劉向《說苑.卷九.正諫》:「泰山之溜穿石,引繩久之,乃以栔木,水非石之鑽,繩非木之鋸也,而漸靡使之然。」用以比喻有志者不畏艱難,意志堅定,必可達到目的。
觀止之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嘆為觀止」。見「嘆為觀止」條。01.清.歸莊《尋花日記》卷上:「蓮華峰尤陡絕,天池亦小山之有名者。從峰頂視之,如在下地,坐臥久之,于吳中之山,有觀止之歎(嘆)。」
訪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探訪古蹟。《宋史.卷四三六.儒林傳六.鄭樵傳》:「久之,乃游名山大川,搜奇訪古,遇藏書家,必借留讀盡乃去。」《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祭品的器皿,都是訪古購求的。」
隨寓隨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遇而安」之典源,提供參考。 《石門文字禪.卷二二.舫齋記》宣城李德孚,有美才,善屬文。宣和初,與余邂逅於長沙,年既相若,且同學又相好也。久之,德孚侍親移漕江左,而官之金陵。即官舍之東,闢室以觀書,其室連數楹而戶相重,東西而視,如在船中,乃以「舫齋」名之。有客聿至,視其榜揭而疑之,曰:「以子為隱者耶?則忠義之色,功名之志,見施為語言。以子為非隱者耶?則山水之意,嗜好之異,與儕輩不侔。」……德孚仰而笑,俯1>而應曰:「吾非放愁也,但吾以忠信孝友為煙波2>,隨所寓3>而安之為舟舫4>。昔馮夷得之以游大川5>,漁父語已緣葦而去6>,意竊慕7>之,如是而已矣。」客愕然8>無對。明年,復來長...
勇退急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急流勇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代時,有一位修道之人陳希夷。一天遇到一位名叫錢若水的讀書人,覺得他仙風道骨,很適合出家修行,但不能決定是否要收為弟子,於是約他第二天再到華山來,請一名道行更高的老僧看看。錢若水依約前往,那位老僧仔細端詳他後,靜默不語,過一陣子,才用灰燼在地上寫下「做不得」三個字,然後緩緩說出一句話:「他是個能在急流中勇退的人。」老僧既然這麼說了,陳希夷就打消了留他修道的念頭。不久之後,錢若水科舉高中,做到樞密院副使,一路平步青雲,仕途順遂。但他卻在四十歲時就辭官歸隱,應驗了當年老僧的話。後來「急流勇退」被用來比喻人於得意順遂時,及時隱退。
除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守孝期滿,脫去喪服。《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聶政傳》:「久之,聶政母死。既已葬,除服。」《三國演義》第三八回:「夫死未幾,不忍便相從;可待至晦日,設祭除服,然後成親未遲。」
戄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惶的樣子。《戰國策.魏策三》:「秦王戄然曰:『國有事,未澹下兵也,今以兵從。』」《史記.卷六二.管晏傳》:「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戄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厄,何子求絕之速也?』」
涸水取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獵,一定可以捉到獵物,但明年就沒有獸可以獵了。雖然這次用詐術應戰,取巧可行,但下次就沒效了,並不是長久之計。」最後,文公還是用咎犯的建議,打敗了楚國。論功行賞的時候,雍季的功勞比咎犯高,大臣們勸諫說:「這次打了勝仗,全靠咎犯的計謀,但行賞卻把他排在後面,也許不可以吧?」文公說:「雍季的話,是為國家百世的利益,而咎犯的建議,卻只是因應一時的情勢,哪有把一時之務排在百世利益之前的道理呢?」後來「竭澤而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盡其所有,不留餘地。
含血噀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要將名字留存於世間。」結果崇覺空禪師後來落腳於天臺山,不但未能隱姓埋名,而且聲名遠近皆知。果然,不久之後,禪院失火,禪師除了勞動於土木重建外,對於傳道解惑的功課未曾懈怠。也許是對無法遵循死心禪師的囑咐,有所愧疚,他曾經作了一首野狐偈頌(佛教詩歌,四言一句),大意是說:「若要含血噴人,必先弄髒了自己嘴巴。自己就一隻不守清規的野狐,每天說一些自以為是的佛法,不就像野狐迷了路,狂走一般。這時要有一聲棒喝,將野狐喚回,急煞步中,野狐骨碌翻了個筋斗。」百丈和野狐,在佛教中都具特殊意思。百丈清規是禪居應守的規矩;野狐,則象徵了偏解的佛理。崇覺空禪師以此自喻,說自己偏解佛法,有如含血噴人一般,自己已先弄髒...
意氣相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的性情志趣相投合。如:「他二人朝夕相處,日久之後遂意氣相傾,結為患難之交。」也作「意氣相投」、「意氣相合」。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