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47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點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泛交。交情只止於相見時點頭招呼而已。如:「我跟他不過是點頭交罷了!說不上交情。」
將欲取必先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例句 出處 《老子》第三十六章有這麼一段話,「將欲歙,必固張﹔將欲弱,必固強﹔將欲廢,必固興﹔將欲取
欲其生,惡欲其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愛一個人的時候就百般呵護希望他長壽,等到不愛他的時候就希望他死。指人陷於情緒,愛惡無定。《論語.顏淵》:「愛欲其生,惡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愛欲其生,惡欲其死。』卿何不容一宦官耶?」
口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飲食的欲望。《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故先王制禮樂也,非特以歡耳目、極口腹欲也。」
相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相比較後。《老殘遊記》第三回:「相形下,兄弟實在慚愧的很!」
芻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同義6 辨析7 來源 釋義芻:餵牲口的草,割草。蕘:柴,打柴。  本句成語意為:割草打柴人的話。 出處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用法原用以指山野百姓的見解,後也用做自己意見的謙詞。 例句明。馮夢龍、清。蔡元放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六回:[芻蕘言,聖人擇焉。主公新立,正宜捐棄小忿,廣納忠言。] 同義野人獻曝 辨析蕘,不要讀成ㄧㄠˊ 來源資料取自於<中學生常用成語典> 宋裕編著
布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貧賤時所交往的朋友。或比喻患難知己的朋友。《三國志.卷一六.魏書.杜畿傳》:「且布衣交,猶有務信誓而蹈水火,感知己而披肝膽,徇聲名而立節義者。」《隋唐演義》第八二回:「臣有一布衣交,西蜀人士,姓李名白,博學多才。」
2.平民間相互的交往。《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臣以為布衣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3.有官位者與平民的交往。《梁書.卷五.元帝本紀》:「世祖性不好聲色,頗有高名,與裴子野、劉顯、蕭子雲、張纘及當時才秀為布衣交。」《東周列國志》第九八回:寡人聞君高義,願與君為布衣交。」
冒天下大不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韙,是。全句比喻不顧一切去做全天下人都認為不對的事。也作「犯天下不韙」。
箕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堯欲將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受而避居箕山。故後以箕山志指隱居避世,不慕虛榮的高尚志節。《文選.曹丕.與吳質書》:「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惔寡欲,有箕山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也作「箕山節」。
常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情況下人的感情表現。南朝梁.江淹〈雜體詩序〉:「又貴遠賤近,人常情,重耳輕目,俗恆蔽。」《初刻拍案驚奇》卷六:「既得隴,復望蜀,人常情,既嘗著滋味,如何還好罷得?」也作「人情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