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2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求卻無法得到。語出《詩經.周南.關雎》:「求不得,寤寐思服。」後用以表示想求都求不到,卻意外的得到。有極願得到的含意。《醒世恆言.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喜得男家願退,許了一萬個利市,求不得。」《文明小史》第五四回:「這是卑職求不得的,憲臺如肯見委,將來無論什麼事,無有不竭力的。」
乘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人有危難時加以要挾、迫害。《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敬聞利人色不仁,乘人危不義。」也作「乘人厄」。
上天有好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造物主有悲憫萬物的善心。為勸人為善詞。《老殘遊記》第一一回:「上天有好生德,由冬而春,由春而夏,由夏而秋,上天好生的力量已用足了。」
西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河,今陝西省韓城縣至華陰縣一帶。子夏在孔子死後,隱居於西河,魏文侯尊他為師,其子死,哭瞎眼睛,曾參前往弔喪,子夏泣訴,曾子怒而舉其三罪。典出《禮記.檀弓》。後以西河痛為悼人喪子的輓聯。
摽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摽梅,梅子成熟後從樹上掉落。「摽梅年」指梅子落地時,比喻女子已到適婚年齡。如:「她已過摽梅年,終於動了成家的念頭,和男友論及婚嫁。」
以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以情又稱為「運用感性」,是指溝通的效果,容易因訴諸感性而獲得。因此,如能使溝通的訊息與情緒、感情,作適度的、密切的配合,乃是溝通的良好策略。
  面對面的溝通方式,最能激起並掌握情緒的反應。俗話說:「見面三分情」,「有話當面說清楚」,即是面對面溝通方式的特色。因為在交談中,可隨時補充說明,能及時澄清,彼此容易獲得了解;同時亦可察言觀色,因勢利導,達成交流情誼的目的。但反觀大眾傳播媒體,因其與溝通對象的生理距離以及心理距離都大,故欲藉大眾傳播媒體宣導教育措施,則更需要在感情、情緒上確保較強的聯繫,尤其在用字遣詞上宜帶有感情意味;否則,如果字裡行間相當平淡、毫無感情,則其影響力較...
天無絕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上天不會存心斷絕人們的生機。元.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行至洛河岸側,又無擺渡船隻,四口兒愁做一團,苦做一塊,果然道天無絕人路,只見那東北上搖下一隻船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又道是天無絕人路,正在街上賣身,只見一個老媽媽走近前來。」
泛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質、才能普通的人。如:「他學識廣博,絕非泛泛輩。」
若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反常或危困等情況下,仍安然處,毫不在意。《官場現形記》第三八回:「後來彼此熟了,見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若素了。」也作「甘若素」。
不盡,用不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源豐富,取用不完。《歧路燈》第七五回:「況這些物件,在貧道乃是取不盡而用不竭的,何足介懷。」也作「取無禁,用不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