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4.24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醉翁意不在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喝酒時意不在酒,而在寄情山水,舒放心胸。語出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間也。山水樂,得心而寓酒也。」後比喻別有用心。如:「他娶那個富家女,其實是醉翁意不在酒。說穿了!為的只是那筆財產。」
一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張坐席的地方。比喻極小的地方或具有某種程度的地位或位置。《舊唐書.卷五一.后妃傳上.玄宗楊貴妃傳》:「婦人智識不遠,有忤聖情,然貴妃久承恩顧,何惜宮中一席地,使其就戮,安忍取辱於外哉!」《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不妨,我只須一席地,將就過一夜,車子叫他在門外罷了。」也作「一席地」。
彌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愈仰望就愈覺得高大。比喻學問淵博,令人佩服。《論語.子罕》:「仰彌高,鑽彌堅,瞻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欲加罪,何患無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晉獻公亡,大夫里克欲迎公子重耳,乃殺公子奚齊與卓,逼輔國大夫荀息自縊。夷吾即位,欲殺里克,乃遣使者告曰:「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為子君者,不亦難乎?」里克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罪,其無辭乎?」乃伏劍自縊而死。典出《左傳.僖公十年》。後用以指存心誣陷他人,總是可以找到藉口。
烏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幼烏鴉長成後,會反哺年老而無法覓食的老烏鴉。故以烏鳥情比喻奉養長輩的孝心。三國魏.文欽〈降吳表〉:「欽累世受魏恩,烏鳥情,竊懷憤踴。」也作「烏鳥私情」。
以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以情又稱為「運用感性」,是指溝通的效果,容易因訴諸感性而獲得。因此,如能使溝通的訊息與情緒、感情,作適度的、密切的配合,乃是溝通的良好策略。
  面對面的溝通方式,最能激起並掌握情緒的反應。俗話說:「見面三分情」,「有話當面說清楚」,即是面對面溝通方式的特色。因為在交談中,可隨時補充說明,能及時澄清,彼此容易獲得了解;同時亦可察言觀色,因勢利導,達成交流情誼的目的。但反觀大眾傳播媒體,因其與溝通對象的生理距離以及心理距離都大,故欲藉大眾傳播媒體宣導教育措施,則更需要在感情、情緒上確保較強的聯繫,尤其在用字遣詞上宜帶有感情意味;否則,如果字裡行間相當平淡、毫無感情,則其影響力較...
芻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同義6 辨析7 來源 釋義芻:餵牲口的草,割草。蕘:柴,打柴。  本句成語意為:割草打柴人的話。 出處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用法原用以指山野百姓的見解,後也用做自己意見的謙詞。 例句明。馮夢龍、清。蔡元放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六回:[芻蕘言,聖人擇焉。主公新立,正宜捐棄小忿,廣納忠言。] 同義野人獻曝 辨析蕘,不要讀成ㄧㄠˊ 來源資料取自於<中學生常用成語典> 宋裕編著
百足蟲,死而不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人、事雖然衰亡敗落,但尚能維持興旺繁榮的假象。參見「百足蟲,至死不僵」條。《紅樓夢》第二回:「古人有云:『百足蟲,死而不僵。』如今雖說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平常仕宦家,到底氣象不同。」
勿以惡小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不要因為小惡無害而做惡。比喻壞事不分大小。《三國演義》第八五回:「勿以惡小而為,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
不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求卻無法得到。語出《詩經.周南.關雎》:「求不得,寤寐思服。」後用以表示想求都求不到,卻意外的得到。有極願得到的含意。《醒世恆言.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喜得男家願退,許了一萬個利市,求不得。」《文明小史》第五四回:「這是卑職求不得的,憲臺如肯見委,將來無論什麼事,無有不竭力的。」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