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說是。《論語.學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謂孝矣。」《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你這一番議論,真謂之發矇振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信賴。如:「他為人忠厚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王太尊也是說他辦事靠,那裡知道他是別有用心的呢?」
2.真實信。如:「這消息的來源相當靠。」
餘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有多餘的勇力以出售。語本《左傳.成公二年》:「欲勇者,賈余餘勇。」比喻勇力過人,持久不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如:「這個問題交給我,我盡能幫你解決。」
機不失,時不再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良好的時機難以再得,不錯失。《舊五代史.卷九八.晉書.安重榮傳》:「仰認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至務勝殘去虐,須知機不失,時不再來。」
自作孽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作孽不逭」一辭中的「孽」指災禍,「逭」是逃避之意,主旨是說,自己造成的災禍,無法逃避,與多行不義必自斃之義,有近似之處;語見〔尚書.太甲中〕。據〔尚書〕記載,太甲繼承帝位,昏庸無道,被伊尹放逐;過了三年,悔過自新,於是伊尹又迎他回來重居王位。回京時,太甲感慨地說:「天作孽,猶違;自作孽,不逭。」是說上天降臨的災害,如果人類能發揮同胞愛,相互扶持救助,還克服天災,尤其科技發達之後,人竭精殫智,更能防範災害之發生,因此天災對人類尚不是絕對的危險;但一個人自己造成的災禍,或觸犯法律,或違背倫理,必然受到國法制裁,和人們唾棄,那就無容身之處了。
  〔孟子〕書中提到太甲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人的言語或動作非常滑稽。如:「小丑逗趣笑的表演,深深吸引住觀眾的目光。」
2.表感嘆或譏諷之意。《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笑個一郡刺史,如此收場。」《儒林外史》第一回:「笑近來文人學士,說著王冕,都稱他做王參軍。」
其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人的處境值得同情、憐憫。如:「他雖然觸犯重刑,但實在是情勢所逼,其情憫。」
無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言窮詞塞。《文明小史》第四九回:「勞航芥稱謝了,一時無話說,起身告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禁止、不許。《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民事不緩也。』」漢.班固〈兩都賦序〉:「斯事雖細,然先臣之舊式,國家之遺美,不闕也。」
2.不能。《論語.公冶長》:「其知及也,其愚不及也。」漢.賈誼〈鵩鳥賦〉:「天不預慮兮,道不預謀。」
貓頭鷹博士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