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0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可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期盼,指有希望。如:「他環遊世界的理想,可望實現。」唐.韓愈〈復志賦〉:「往者不可復兮,冀來今之可望。」
|
認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允許。如:「這項產品未經檢驗認可以前,不得販售。」
|
可望不可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能遠望而無法接近。形容看似易於達成目的,事實上卻困難重重,難以完成。明.劉基〈登臥龍山寫懷二十八韻〉:「白雲在青天,可望不可即。」《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八回:「所以雖是牛鬼蛇神的妓女,就如海上神仙一般,可望不可即的了。」也作「可望不可親」。
|
百事可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凡事皆有樂趣。宋.蘇軾〈與鞠持正書〉:「文登雖稍遠,百事可樂。島中出一藥,名曰:『石芝』者,香味初嚼茶,久之甚美,聞甚益人!」
|
可逆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熱力學上一個物理作用過程之特殊性質,當此作用過程逆向運作而返回其起始狀態時不會對系統的周遭環境產生任何變化或效應,則此種物理作用之過程稱之具有可逆性。
可逆性是認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J. Piaget)認知發展論中的重要概念;意指兒童能在內心裡以相反的方向操作某一行動之可能性,如兒童能夠由甲大於乙而推知乙小於甲,由小明是小華的哥哥而推知小華是小明的弟弟等。根據皮亞傑的理論,可逆性是具體操作期(大約七到十一歲之間)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守恆(conservation)概念的重要基礎。例如,在前操作期裡,兒童只會在天秤的一端加上砝碼以使天秤的兩邊保持平衡,而不會從另一端拿掉砝碼以保持平衡。如果加太多砝碼,也只會在另一端再加砝碼下去。但是,到了具體操作期,兒童便知道在右邊加上砝碼就如同在左邊拿掉砝碼一樣,也可保持兩邊的平衡。可見「加上」砝碼和「...
|
不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禁止、不許。《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漢.班固〈兩都賦序〉:「斯事雖細,然先臣之舊式,國家之遺美,不可闕也。」
2.不可能。《論語.公冶長》:「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漢.賈誼〈鵩鳥賦〉:「天不可預慮兮,道不可預謀。」
|
可不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答人之語,表附合贊同之意。《紅樓夢》第三九回:「可不是,外頭老實,心裡有數兒。」《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可不是呢?我們生在這一群人的中間,總要盼望同胞發達才好。」
2.豈不。如:「你這種作為,可不是斷了大家以後的生路。」
3.不是,卻不是。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可不是我射不著,我那馬眼生,他躲一躲,把我那箭擦過去了。」
|
未置可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表示贊成或不贊成。如:「對於那位老先生的評論,他只是頷首而未置可否。」也作「不置可否」。
|
義行可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義樂善的行為,可為後人模範。
|
莫可名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文字語言。莫可名狀指無法用文字言語形容。明.劉基〈松風閣記〉:「乍大乍小,若遠若近,莫可名狀。」清.方苞〈再至浮山記〉:「及月初出,坐華嚴寺門廡,望最高峰之山木末者,心融神釋,莫可名狀。」也作「不可名狀」、「不可名字」。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