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巾。漢.揚雄《方言》卷四:「大巾謂之帉。嶽之南,陳、潁之間謂之帤,亦謂之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敏捷、矯健。《廣韻.平聲.肴韻》:「訬,健也。」《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或輕訬趬悍,廋疏嶁領,犯歷巒。」唐.章懷太子.注:「訬,輕捷也。」
匪朝伊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止一日。《周書.卷一.文帝紀上》:「今若召悅授以內官,臣列旆東轅,匪朝伊夕。」唐.李林甫〈陽觀紀聖德感應頌〉:「匪朝伊夕,不可勝記。」
甘雨隨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徐州刺史百里,在乾旱時出巡,雨隨車而降,解一境之旱。典出晉.謝承《後漢書.卷五.循吏.百里》。後稱頌官吏施行德政有如甘霖般潤澤百姓。唐.駱賓王〈上袞州刺史啟〉:「甘雨隨車,雲低輕重之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峰。《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輕訬趬悍,廋疏嶁領,犯歷巒。」章懷太子注引《字林》曰:「嶁,山顛也。」
誤國殃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耽誤國事,禍害人民。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五齣:「切惟元老嚴僭竊,權侔人主,誤國殃民,奸謀久矣。」也作「誤國殄民」、「誤國害民」。
後悔無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哀公六年》:「先諸作而後悔,亦無及也。」事後懊悔,已來不及了。表示事情無法挽回。《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傳》:「如不早圖,後悔無及。」《鏡花緣》第九七回:「只聽他說了一句『後悔無及』,早已氣斷身亡。」也作「後悔不及」、「後悔莫及」、「後悔何及」。
定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生命分有定,富貴不能強求。《三國演義》第二三回:「君臣各有定分。今事將軍,雖赴湯蹈火,一唯所命。」也作「分定」。
熟路輕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駕輕就熟」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送石處士序〉(據《全唐文.卷五五六.韓愈》引)河陽軍節度御史大夫烏公為節度之三月,求士於從事之賢者。有薦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邙瀍穀之間,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飯一盂,蔬一盤。人與之錢則辭。請與出遊,未嘗以事辭。勸之仕不應。坐一室,左右圖書。與之語道理,辨古今事當否,論人高下,事後當成敗,若河決1>下流而東注。若駟馬2>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3>、造父4>為之先後也。若燭照數計而龜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無求於人,其肯為某來耶?」從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為國,不私於家。方今寇集於□,師環其疆,農不耕收,財粟...
探湯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意思同樣是奮不顧身,不避艱險,與〈鼂錯傳〉中的「赴湯火」並無差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