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05.7947 ms
共 10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過河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這場考 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並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 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 種制度。 後來,他升任相當於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 求廢除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 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大師伯顏表 示支持,但反對的很多。 有位禦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請求順帝治徹裏帖木耳的 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制度倒是贊成的。因此不僅 不支持那位禦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 除...
|
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握住。如:「攥緊拳頭」。《紅樓夢》第七七回:「一把死攥住他的手,哽咽了半日。」
|
禍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
知己知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己知彼」原作「知彼知己」。「知己知彼」是指除了解自己外,對於對方的情況也有透澈地了解及掌握,最早是使用在軍事方面。在《孫子.謀攻》中就提到,能夠確切了解敵我雙方的優劣長短,掌握詳細的情況,這樣在每次的作戰中,才能避免危險,而對於敵我雙方其中一方的狀況不了解,在作戰時,就會互有勝負。如果都不了解對方和自己的情況,那這樣的軍隊,在每次作戰時,就會遭遇危險。後來「知己知彼」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正確澈底地了解自己以及對手的實力。出現「知己知彼」的書證如元.劉敏中〈念奴嬌.烏飛兔走〉詞:「美景良辰,親朋密友,有酒何妨醉。高歌一曲,二三知己知彼。」此處是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誼深切的意思。演變到後...
|
寒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面時彼此互相問候起居,或泛談氣候寒暖之類的應酬話。[例]會場上,大家握手寒暄,氣氛熱絡。
|
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掌握。《商君書.弱民》:「主變事能得齊國守安,主操權利。」
|
怨聲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載,東漢末年由於外戚和宦官政爭,造成當時朝野動盪不安,東漢的國運也搖搖欲墜。漢和帝死後,出生才百餘天的殤帝即位,不久即夭折,於是鄧太后與其兄弟鄧騭迎立年僅十三歲的安帝,但大權仍掌握在鄧太后手中。鄧太后死後,安帝親政,鄧氏一門立刻遭到貶黜,但安帝又援引其母家耿氏及妻家閻氏掌握大權。安帝死後,閻氏立年幼的北鄉侯為少帝,不久即病死。這時對於外戚干政早已心生不滿的宦官們,便趁機發動政變,殺掉閻氏一門及其同黨,擁立順帝。但順帝即位後,政權並未回到皇帝手中,實權仍由皇后的父親大將軍梁商掌握。梁商見到政局敗壞,民間災異四起,想要整頓朝政,於是四處延攬有才德之士。李固是當時...
|
興師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兵討伐有罪者。※語或出唐.樊綽《蠻書.卷四.名類》。後亦用「興師問罪」指前去宣布他人罪狀,並嚴加譴責。
|
來者可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來的目標,可以掌握。語本《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
蓬頭垢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22),字孝卿,漢東平陵人。孝元皇后兄長。成帝立,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王氏子弟分別位居要津,掌握朝政,至王莽代漢,建立新朝。
(4) 莽:即王莽(西元前45∼西元23),字巨君,漢東平陵人。孝元皇后的姪兒。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平帝立,元后臨朝稱制,委政於莽,號安漢公。後假禪讓之名,篡漢自立,國號新,法令煩苛,光武起兵討之,王莽兵敗被殺,在位十五年。
(5) 嘗:同「嚐」,辨別滋味。
(6) 亂首:頭髮散亂。
(7) 垢面:汙穢不潔的面容。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