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巧婦做不得無麵餺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巧媳婦沒米也做不出飯來。比喻即使非常靈巧的人,做事缺乏必要條件,也難以完成。宋.陳亮〈答朱元晦祕書〉:「富家之積蓄皆盡矣,若今更不雨,恐巧婦做不得無麵餺飥。」也作「巧婦難為無米之」、「巧媳婦煮不得沒米粥」。
尸居龍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靜如死屍,動如遊龍。語本《莊子.在宥》:「故君子苟能無解其五藏,無擢其聰明,尸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從容無為,而萬物累焉。」
玉粒桂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米珠薪桂」。見「米珠薪桂」條。01.《宋史.卷四八七.外國列傳三.高麗》:「縕袍短褐,玉粒桂薪,堪憂食貧,若為卒歲。」02.宋.王禹偁〈陳情表〉:「望雲就日,非無戀闕之心;玉粒桂薪,未有住京之計。」炊玉"> 
不因人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不願利用別人的熱灶飯。語出姚輯《東觀漢記.卷一八.梁鴻傳》:「比舍先已,呼鴻及熱釜。鴻曰:『童子鴻不因人熱者也。』滅灶更燃火。」後用以比喻人的性格孤傲、獨立,不倚賴他人權勢。清.趙翼〈戲詠火判官〉:「平生性不因人熱,任爾乘權氣鬱蒸。」也作「不求因熱」。
倒懸之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縛住人的雙足,使臉部朝下倒著懸掛起來。比喻處境極為艱困、危險。《後漢書.卷五八.臧洪傳》:「但懼秋風揚塵,伯珪馬首南向,張揚、飛燕旅力作難,北鄙將告倒懸之急,股肱奏乞歸之記耳。」《文選.潘岳.馬汧督誄》:「爨麥而,負戶以汲;累卵之危,倒懸之急。」也作「倒懸之苦」、「倒懸之危」、「倒懸捱命」。
自起爐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另起爐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爐灶指爐子和灶,都是家庭中必備的具。如果要成立一個家庭,基本上都需要建立爐灶,所以「起爐作灶」,就可指建立家業,也可引申為創立見解。如果分家另立門戶,可稱為「另起爐灶」,也可引申為拋棄舊說,另創新見解。在文獻上,使用「起爐作灶」較早的如宋代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卷三五.語錄下》,就有「見理未明,寧是放過去,不要起爐作竈(灶)」的說法,意思是說看到道理弄不清楚的,寧可放過不理,也不要自以為是,自創解說。至於「另起爐灶」的用法,如《歧路燈》第一○八回:「姑太太道:『衙門甚為便宜,何必遷移?』撫臺道:『非是我好另起爐灶,只為那邊侄子親迎,有許多不便處。』...
易子析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互交換孩子吃,劈開屍骨當柴燒。語本《左傳.宣公十五年》:「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後用以形容天災人禍時,絕糧斷的慘況。唐.趙元《奉天錄》卷三:「圍經五月,糧儲罄竭,賊圍不解,丕先出私家牛馬,用充軍食,莫不感激焉,乾牛葦弓,並充軍食,易子析骸,亦已甚矣。」也作「析骸易子」。
鋒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立刻得到飽足。形容運補線太長,則軍士無法溫飽。 (12) 樵蘇後爨,師不宿飽:等採夠了材薪再來煮食物,軍隊無法充分吃飽與休息。樵,採薪。蘇,取草。爨,音ㄘㄨㄢˋ,以火燒煮食物。 (13) 井陘:即井陘關,約位在并州石艾縣東十八里,即井陘口。 (14) 方軌:二車併行。方,併。 (15) 足下:古時下對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辭。 (16) 閒道:捷近的小路。閒,通「間」,音ㄐ|ㄢˋ。 (17) 絕其輜重:阻斷其後援。輜重,軍事上對作戰部隊提供後勤補給、後送、保養等勤務支援的必要人員、裝備與車輛。 (18) 深溝高壘:挖深壕溝,築高壘壁。比喻防禦堅固,易守難攻。
柴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燃燒爨的木柴枯枝。《金瓶梅》第二三回:「只說他會燒的好豬頭,只用一根柴禾兒,燒得稀爛。」
用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的器具。[例]他們帶了事用具到郊外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