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翻覆無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反覆無常」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梁.費昶〈行路難〉詩二首之一(據《玉臺新詠.卷九》引)君不見,長安客舍門,倡家少女名桃根。貧窮夜紡無燈燭,何言一朝奉至尊。至尊離宮百餘處,千門萬戶不知曙。唯聞啞啞城上烏,玉欄金井牽轆轤。丹梁翠柱飛屠蘇,香薪桂火雕胡。當年翻覆無常定,薄命為女何必麤1>! 〔注解〕 (1) 麤:音ㄘㄨ,同「粗」,粗陋。
蒸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蒸煮藜菜。唐.王維〈積雨輞川莊作〉詩:「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黍餉東菑。」
稱柴而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秤剛夠分量的柴薪煮飯。形容人斤斤計較,儉省吝嗇。《警世通言.卷五.呂大郎還金完骨》:「積財聚穀,日不暇給。真個是數米而,稱柴而爨。」也作「稱薪而爨」。
原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物學上指前期舊石器文化期活動的人類。足肢可直立步行,手亦能製作進步的石器,甚至亦有用火食、禦寒的生活型態。在中國大陸發現的人類化石中,如藍田人、北京人皆是。
寶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原為古代的器,後作為政權的象徵,故稱為「寶鼎」。《史記.卷二八.封禪書》:「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
鐎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三足有柄的金屬器皿。銅製,可容一斗。本用以煮,後世軍中每在夜間敲擊,作為警眾的信號。《宣和博古圖.卷二○.龍首鐎斗》:「右高七寸八分,深二寸三分,口徑四寸三分,容一升,重三斤一兩。有耳,有流,有柄,無銘。是器鐎斗也。許慎以謂斗之可以溫物者耳。」也稱為「刁斗」。
多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多嘴的人。《水滸傳》第二四回:「那多口道:『西門慶他如今刮上了賣餅的武大老婆。』」
筅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竹條或植物根製成的洗鍋帚。也稱為「帚」。
空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疏的樹林。《文選.張協.雜詩一○首之六》:「咆虎響窮山,鳴鶴聒空林。」唐.王維〈積雨輞川莊作〉詩:「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黍餉東菑。」
醉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喜歡喝酒的人。唐.鄭谷〈倦客〉詩:「閒烹蘆筍菰米,會向源鄉作醉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