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89.90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原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物學上指前期舊石器文化期活動的人類。足肢可直立步行,手亦能製作進步的石器,甚至亦有用火炊食、禦寒的生活型態。在中國大陸發現的人類化石中,如藍田人、北京人皆是。
九六原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六原人是一貫道對一切生靈的簡稱。一方面表示一切生靈的生命現象均不離陰陽交感變化,而其生命的本體則是良善的本性,原來沒有任何雜染偏邪,有如〔易.繫辭傳上.五章〕所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道不是陰陽,但也不離陰陽。經由陰陽交感變化,彰顯出不受陰陽變化所限的形上真理一道,而這個道,在人而言則是人人本具的良心善性,故一貫道以九六原人,表示一切生靈皆本具良心善性,雖然各個生靈的生命現象均有不同,但其等生命現象的表達原理一陰陽和合而生(九表陽,六表陰),則是相同的。另一方面九六原人表示一切生靈的總稱,其數是屬無量,有如陰陽和合而化生之萬有,是難以計量的。
  一貫道...
華嚴原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唐朝圭峰宗密撰,一卷。本華嚴宗旨論究心性,為宋儒性理學的先驅。
原人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人論],書名,一卷,全稱[華嚴原人論],唐圭峰宗密禪師(780~841)撰;現收於[大正藏]卷四十五。本書主旨以佛教華嚴立場,從探究人的本源的角度來融攝儒、道及其他大小乘法。全書組織包括序、斥迷執第一斥偏淺第二,直顯真源第三,會通本末第四。斥迷執第一,即是破斥習儒道者;偏淺則指習佛不了義教者;直顯真源旨在顯佛了義實教;會通本末總攝前所斥同歸一源,納入一乘方便教。
  序文中,宗密自述著作動機,緣於萬物各有其根本,何況是人呢?作者稟數十年之博究內外典籍,以推原自身,後果悟其本。而當時習儒道者不免迷執,習小乘佛法者亦多未究竟,故作此論,以破斥諸見。
  作者認為儒道二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始的。如:「原始」、「原稿」、「原著」。
未經加工的。如:「原貌」、「原油」、「原木」。
本來。如:「原本」、「原封不動」、「物歸原主」、「此事原可饒恕」。
廣而平的地方。如:「平原」、「草原」、「高原」。
寬恕、諒解。如:「原諒」、「情有可原」。
推究根本。如:「原道」。
放蕩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頗復詼諧5>,辭數萬言,終不見用。 〔注解〕 (1) 朔:東方朔(西元前154∼前93),西漢平原人,字曼倩。武帝時,入長安自薦,待詔金馬門。後為常侍郎、太中大夫。滑稽有急智,善觀察顏色,直言極諫。曾以辭賦戒武帝奢侈,又陳農戰強國之策,終不見用。著有《東方朔》二十篇。 (2) 自訟:替自己申訴、爭辯。 (3) 商鞅: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國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受封於商。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被車裂而死。亦稱為「衛鞅」。 (4) 韓非:?∼西元前234,戰國時韓國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術之學...
班門弄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典故或見於明.梅之渙〈題李白墓〉詩。 (2) 宗兄:稱同族或同宗之兄。指王緯,字文卿,唐太原人,生卒年不詳。以明經入仕,官至檢校工部尚書,為官以清廉著稱。 (3) 炳然:光明貌,比喻文采燦爛。 (4) 以贊關石:王緯時任鹽鐵轉運使,掌管賦稅,此指王緯有才華,用以處理賦稅之事。贊,佐助、輔導。關石,指賦稅。關,門關之征。石,音ㄉㄢˋ,賦稅之單位。 (5) 廌冠銀章:指作官。王緯時任御史大夫兼鹽鐵轉運使。廌冠,御史官帽。廌,音ㄓˋ,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獸,能分辨曲直,會用角觸理虧之人。銀章,官印。 (6) 榮映江湖:光彩照耀天下。江湖,四方之地。 (7) 予:我。另本作「余」。 ...
忘年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張隱《文士傳》(據《太平御覽.卷四○九.人事部五○.交友四》引)1>禰衡2>與孔融3>作爾汝之交4>時,衡未滿二十,融已五十。重衡才秀,忘年5>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書.卷六二.張敷列傳》。 (2) 禰衡:字正平,生卒年不詳,東漢平原人。有辯才,善屬文,氣剛傲,嘗罵曹操,後為黃祖所殺。 (3) 孔融:西元153∼208,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有俊才,為建安七子之一,漢獻帝時為北海相,世稱孔北海;立學校,表儒術,後拜大中大夫,為曹操所殺。 (4) 爾汝之交:兩人不拘禮俗,直接以爾汝相稱。比喻親密交情。見「爾汝之交」。 (5) 忘年:不分年齡而相交。〔參...
一見如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見如故」的典故可能出自於《左傳》。春秋時,吳國公子季札到鄭國訪問。見到大夫子產,相談甚歡,好像相識許久的老朋友一樣。彼此互贈珍貴禮物,表示深厚的情誼。而在《晉書》中,也有「一面如舊」的說法。晉朝時,吳郡的陸機、陸雲兩兄弟自認為江南名家子弟,相當自負,從不把中原人士放在眼裡。等到入京後,遇到名士張華,與他相處就如舊識般親切,陸家兄弟也非常仰慕他的道德風範,並以老師之禮相待。後來「一見如故」這句成語多用來形容初次見面就相處融洽,如同老朋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