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盲人摸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般涅槃經.卷三○》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牽一象,以示盲者。」爾時1>大臣受王敕2>已,多集眾盲以象示之。時彼眾盲,各以手觸,大臣即還,而白王言:「臣已示竟3>。」爾時大王即呼眾盲,各各問言:「汝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萊茯根4>;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5>;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 〔注解〕 (1) 爾時:那個時候。 (2) 敕:音ㄔˋ,命令。 (3) 示竟:展示完畢。 (4) 萊茯根:蘿蔔。萊茯,同「蘆菔」。 (5) 木臼:木製的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逼使、迫使。如:「驅迫」。《晉書.卷三三.石苞傳》:「苟尊勢所驅,何所不至,望奉法之直,不可得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代稱地為「方」。《淮南子.本經》:「戴圓履方,抱表懷。」漢.高誘.注:「圓,天也;方,地也。」
譬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是」來代替明喻的「像」,文言文也會在句末加「也」字。如:1.張曉風<曉風小說集‧訴>:「愛是一種索。」2.托爾斯泰<藝術論>:「藝術是生活的鏡子。」 略喻略喻是保留喻體和喻依,但省略喻詞的譬喻技巧。如:1.「人山人海」,原意為「人多如山,人多如海。」2.《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道。」是喻體,「玉不琢,不成器」是喻依。 借喻借喻是省略了「喻體」和「喻詞」,只剩下「喻依」。如:1.楊煥<夏夜>:「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用「珍珠」比喻星星,「銀幣」比喻月亮。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牽繫、連繫。《說文解字.手部》:「攣,係也。」《易經.中孚.九五》:「有孚攣如,無咎。」唐.孔穎達.正義:「攣如者,相牽繫不絕之名也。」明.陸采《懷香記》第四○齣:「赤早攣雙踵,並締茲蘿。」或讀為ㄌㄨㄢˊ luá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粗或粗鐵鍊。如:「麻索」、「鐵索」。《列子.天瑞》:「鹿裘帶索,鼓琴而歌。」《楚辭.賈誼.惜誓》:「傷誠是之不察兮,并紉茅絲以為索。」
1.搓、絞緊。《楚辭.屈原.離騷》:「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之纚纚。」《淮南子.主術》:「制觡伸鉤,索鐵歙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繪畫、書寫。唐.李白〈草書歌行〉:「吾師醉後倚床,須臾掃盡數千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蘆葦或藤類等的莖劈成的細長薄片。如:「韋篾兒」。《西遊記》第二三回:「四片黃藤篾,長短八條。」
室如懸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們室如懸磬,田野裡連青草都沒得生長,怎麼會說不恐慌呢?】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家徒四壁、甕牖樞、蓬門蓽戶、一貧如洗、捉襟見肘 相反詞美輪美奐、雕梁畫棟、瓊樓玉宇 5.例句他出生於室如懸磬的家庭,卻知積極進取,從不怨天尤人,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