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綠衣黃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詩經.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古人以為黃色是正色,綠色是不正不純的雜色,將雜色置於外,正色置於裡,用來比喻正邪不分、貴賤尊卑顛倒失序。《孤本元明雜劇.漁樵閑話.第二折》:「與前妻為寇,寵丫環如蜜甘,將親兒熱女途人看,綠衣黃裡顛倒用。」
勢鈞力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勢均力敵」。見「勢均力敵」條。01.《宋史.卷三三九.蘇轍列傳》:「呂惠卿始諂事王安石,倡行虐政以害天下。及勢鈞力敵,則傾陷安石,甚於仇,世尤惡之。」
昏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光線昏暗不明。《七國春秋平話.卷上》:「貧道見燕、齊、韓、魏,將星昏昧。」
2.神智模糊不清。如:「昨天一整夜沒睡,所以現在精神昏昧,錯誤百出。」
3.昏庸愚昧,不明事理。如:「這位老先生年紀大了,處理事情越來越昏昧獨斷了。」也作「昏愚」。
4.時代黑暗,政治腐敗。晉.潘岳〈螢火賦〉:「猶賢哲之處時,時昏昧而道明。」
說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辯解的言辭。如:「每次犯錯,他總有一套說詞。」亦指單方面的說法,片面之詞而言。《三國演義》第七三回:「魏與吳本無,前因聽諸葛之說詞,致兩家連年征戰不息,生靈遭其塗炭。」
霜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潔淨光明。《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惡若。」《三國演義》第八七回:「卻教帳中排開七重圍子手,刀鎗劍戟,燦若霜雪。」
義不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義無反顧」。見「義無反顧」條。01.《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引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夫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流汗相屬,唯恐居後,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源)02.清.方苞〈李剛主墓誌銘〉:「倘一旦揚子於朝,以學士或御史中丞徵,子將亡命山海而義不反顧乎?抑猶躊躕不能自決也?」 
枕戈泣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枕兵器,眼睛哭出血來。形容滿懷悲憤,時刻準備殺敵以復仇雪恨。《晉書.卷九八.桓溫傳》:「溫時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復。」唐.王維〈與工部李侍郎書〉:「畏賊顧望,貢獻不至,莫有鬥心。侍郎慨然,枕戈泣血,奮不顧命,捍衛聖主。」
搬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挑撥是非。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三折:「枉與漢朝結下這般隙,都是毛延壽那廝搬弄出來的。」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許多的是非。」
不可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可能得到。《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內自虛而外樹怨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余之行急,其詳不可得聞已。」
不共之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