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飢附飽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依附。颺,飛揚。飢附飽颺指飢餓時來依附,吃飽了即高飛離去。語本《晉書.卷一二三.慕容垂載記》:「且垂猶鷹也,飢則附人,飽便高颺。」比喻勢利而忘恩負義。《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滿少卿飢附飽颺,焦文姬生死報。」
避君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退?」子犯曰:「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矣?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背惠食言,以亢其,我曲楚直。其眾素飽,不可謂老。我退而楚還,我將何求?若其不還,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眾欲止,子玉不可。
舉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全國。《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聶政傳》:「多人不能無生得失,生得失則語泄,語泄,是韓舉國而與仲子為,豈不殆哉?」《漢書.卷八.宣帝紀》:「匈奴單于鄉風慕義,舉國同心,奉珍朝賀,自古未之有也。」
推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開誠布公」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1>之為相國2>也,撫百姓,示儀軌3>,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4>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5>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注解〕 (1)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
復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仇。如:「君子復仇,三年不晚。」也作「復」。
逆行倒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倒行逆施」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始伍員與申包胥為交,員之亡也,謂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申包胥亡於山中,使人謂子胥曰:「子之報,其以甚乎!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1>曰:「為我謝申包胥2>曰:『吾日莫3>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於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於秦。秦不許。包胥立於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
貪心不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多而不知滿足。《三國演義》第一五回:「汝貪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併吾界!今日特與嚴氏雪!」《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一個人活到九十歲了,要還有這些忌諱,那就叫貪心不足,不知好歹了。」也作「貪心無厭」。
一箭之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射中一箭的仇恨。今泛指因某事所結下的怨仇。「仇」文獻異文作「」。《三國演義》第七四回:「卻說關公回營,拔了箭頭。……謂眾將曰:『我誓報此一箭之!』」
眾寡不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寡不敵眾」之典源,提供參考。 #《逸周書.卷九.芮良夫》1>厲王失道,芮伯陳誥,作芮良夫。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首謹告:天子惟民父母,致厥道,無遠不服;無道,左右臣妾乃違。……古人求多聞以監戒,不聞,是惟弗知,爾聞爾知,弗改厥度,亦惟艱哉!后2>除民害,不惟3>民害,害民乃非后,惟其4>。后作類5>,后弗類6>,民不知后,惟其怨。民至億兆,后一而已,寡不敵眾,后其危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孟子.梁惠王上》。 (2) 后:君王。 (3) 惟:思考、思量。 (4) :音ㄔㄡˊ,通「仇」,仇怨。 (5) 類:法則、榜樣。 (6) 類:相似。〔參考資料〕...
鬧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繁華熱鬧的街市。如:「鬧市裡有各式各樣的商店,購物非常方便。」《三國演義》第一○回:「他曾為友報殺人,提頭直出鬧市,數百人不敢近。」《初刻拍案驚奇》卷一:「眾人與主人,一同走到一處,正是鬧市中間,一所好大房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