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304 ms
共 4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聚集。《詩經.小雅.常棣》:「原隰裒矣,兄弟求矣。」漢.毛亨.傳:「裒,聚也。」《續資治通鑑.卷八六.宋紀八十六.哲宗元符三年》:「盡裒所編類文書,納之禁中。」
2.減去。參見「裒多益寡」條。
3.俘虜。《詩經.商頌.殷武》:「深入其阻,裒荊之旅。」漢.鄭玄.箋:「克其軍率而俘虜其士眾。」
眾多。《詩經.周頌.般》:「敷天之下,裒時之對,時周之命。」漢.鄭玄.箋:「裒,眾也。」
|
食玉炊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4) 不遠千里:不以跋涉遠路為苦。形容來人的熱忱。見「不遠千里」。
(5) 臨:來到。
(6) 薪:作燃料的木材。
(7) 桂:指桂木,是一種珍貴的木材。桂,為木犀的別名。木犀科木犀屬,灌木或小喬木。葉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背面有網脈,先端尖或漸尖。花白色或淡黃色,果實核果或漿果,藍色。因花蕊如金色的粟點綴在枝頭,故亦稱為「金粟」。專供觀賞,花可用為香料及潤髮。亦稱為「木樨」、「丹桂」、「桂花」。
(8) 謁者:通報與接待賓客的近侍。
(9) 因:憑藉、依靠。
(10) 就舍:前往賓館。舍,音ㄕㄜˋ。
|
專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跋扈
|
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腳、赤腳。《淮南子.脩務》:「於是乃贏糧跣走,跋涉谷行。」
|
僕僕風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跋山涉水、奔走風塵、翻山越嶺、風餐露宿、到處奔走、抗塵走俗、四處奔波
|
彊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所以反對議和。主張用兵。而當時朝中另一大臣韓安國卻贊成議和,他認為漢朝軍隊若要討伐匈奴,必須長途跋涉,一旦經過長距離的遠征,無論是多麼威武勇猛的軍隊,必定已是人困馬乏。就像是從強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盡頭就毫無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絹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安國的一番論述,都紛紛附和,於是漢武帝便與匈奴結下了友好之盟。後來「強弩之末」這句成語,就從《史記》文中「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不能再發揮效用。
|
昭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華茂、顯著。南朝梁.蕭統《梁昭明太子文集.卷四.陶淵明集序》:「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九.唐李聽神道碑》:「聽父子為唐名將,其勛業昭彰,故以碑考傳,少所差異。」也作「昭章」。
|
進退兩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跋前疐後、進退失據、進退維谷、騎虎難下、左右為難
|
恣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暴橫、放縱。《史記.卷六一.伯夷傳》:「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傳》:「黎、共奮以跋扈兮,羿、浞狂以恣睢。」
|
入室操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後漢書.卷三五.鄭玄傳》:「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比喻持對方的論點,找其紕漏,以攻其人。宋.陳亮〈又戊戌冬書〉:「至于二三小臣去來,豈能便干國家大禮,果能通天地于一身,安有爾許擾擾,入室操戈,不罪唐突。」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二四齣:「尀耐奸雄跋扈,偽將心事拋他。謬為恭敬權趨附,待時入室操戈。」也作「操戈入室」。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