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25 ms
共 4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他山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參見「它山之石,可以為錯」條。唐.楊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託無愧之銘,跋涉載勞於千仞,訪他山之石,東西向踰萬里。」
|
牽強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語拼音︰fù huì qiān hé釋義︰猶「牽強附會」。見「牽強附會」條。
01.宋.魏了翁〈跋胡復半埜詩稿〉:「自〈離騷〉作,而文辭之士與世之以聲律為文者,傅會牽合,始與事不相儷,文人才士習焉而不之察也。」 參考詞語︰牽湊附會注音︰ㄑ|ㄢ ㄘㄡˋ ㄈㄨˋ ㄏㄨㄟˋ漢語拼音︰qiān còu fù huì釋義︰猶「牽強附會」。見「牽強附會」條。
01.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卷一.杜註》:「杜《千家註》有佳者,亦有牽湊附會者,漫摘數條。」
|
老成持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高斯得〈跋趙遹所受徽宗皇帝御筆〉:「使當時受任之臣,皆如遹之老成持重,不徇姦臣,中天之禍,豈至此哉!」
|
忍氣吞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氣吞聲」原作「飲氣吞聲」。南北朝時,北魏將軍尒(ㄦˇ)朱榮作亂,汝南王拓跋悅遂南奔梁國,梁武帝蕭衍尊他為魏主。梁朝的文書官任孝恭替汝南王寫了一篇聲討尒朱榮的檄文,將汝南王一行人離鄉背井,客居異地,試圖反攻的決心表露無遺,內容大意是:「尒朱榮在北方擁兵自重,胡作非為,侵略我的故鄉,我只好投奔梁國。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並且派兵助我討伐逆賊。我與同伴們對家鄉的淪陷,親人的離散,感到無限的悲痛。我們強忍住這口氣,立誓報仇雪恨,將叛賊尒朱榮殲滅,復興宗族家園。」後來「忍氣吞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抗爭。
|
枯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乾燥。宋.陸游〈跋火井碑〉:「予昔在征西幕府,嘗得小校言火山軍地枯燥,不可耕。」
|
金戈鐵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汪琬〈苑西集序〉:「至於平沙廣漠,崇巖窮障,我太祖太宗發祥之地,與夫金戈鐵騎,百戰創業之區,皆所跋涉而導從。」
|
無以復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再增加。指已到達極點。[例]她的專橫跋扈,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
|
三不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指立德、立言、立功三件可以永遠受人懷念和敬仰的事。宋.楊萬里〈跋寫真劉敏叔八君子圖〉詩:「古人三不朽,諸老一一中。」
|
不屑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必不斥眾君子為流俗,而社稷蒼生將有賴焉。嗚呼!豈非天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黃庭堅〈跋范文正公帖〉。
(2) 王荊公:王安石(西元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博覽強記,工書畫,尤善詩,而文詞簡練。神宗時為相,改革政治,銳行新法,因反對者眾多,沒有成功。封荊國公,卒諡文。
(3) 懷刺:身懷名片。刺,名片、名帖。
(4) 濂溪:周敦頤(西元1017∼1073),字茂叔,宋道州營道人。著《太極圖說》及《通書》,為宋理學之開山祖,二程皆其弟子,世稱濂溪先生,卒諡元公。
(5) 恚:音ㄏㄨㄟˋ,怨恨、憤怒。
(6) 六經:指《詩》、《書》、《禮》、《樂...
|
邊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邊境關塞。《史記.卷六○.三王世家》:「宜專邊塞之思慮,暴骸中野無以報。」《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看得楊化以邊塞貧軍,跋涉千里,銀不滿三兩,于大郊輒起毒心。」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