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4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完成作戰準備。《左傳.成公十六年》:「蒐乘補卒,秣馬兵。」也作「厲兵秣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助益或實際的好處。如:「此次賽程安排對我們球隊比較有。」
慶伯(Kimberle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聯合國兒童權宣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九二三年國際聯盟時期就已開始為保護並重視兒童的基本權而起草〔兒童權宣言〕;次年九月二十六日,國際聯盟通過了〔日內瓦兒童權宣言〕,此可視為聯合國時期於一九五九年通過的〔兒童權宣言〕之前身。
  聯合國之〔兒童權宣言〕,秉承〔日內瓦兒童權宣言〕的基本精神,鑑於「兒童身心之尚未成熟,需特別保障與照顧,除給予適當之法律保護之外,更加入聯合國於一九四八年公布之〔人權宣言〕中「基本人權」與人格尊嚴與價值之信念,認為「人類對於兒童有盡其所能,善為培育之責任」,於是宣言中呼籲國際社會、父母、男女個人、民間團體、地方當局與國家政府應依宣言中所列之十項原則,「逐漸採取立法及其他措施,以...
什一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十搏一的潤。泛指商人所得的潤。《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惲幸有餘祿,方糴賤販貴,逐什一之,此賈豎之事、汙辱之處,惲親行之。」《東周列國志》第九○回:「季子不治耕穫,力工商,求什一之。」
一舉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一舉兩得」。見「一舉兩得」條。01.宋.蘇洵〈衡論議法〉:「夫使有罪者不免於困,而無辜者不至陷於笞戮,一舉而兩,斯智者之為也。」 
澳大亞(Australi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快樂與益。如:「民生樂」、「安和樂」。語本《禮記.大學》:「小人樂其樂而。」唐.孔穎達.正義:「言前王施為政教,下順人情,不奪人之所樂之事。」後轉為動詞,使其快樂與有。如:「人當有樂天下之心,不可眼中只見私。」
生單元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莫生(H.C. Morrison, 1871~1945)曾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他的教學主張對美國一九三○年代的中學教育有很大的影響。
  「熟練」(mastery)是他特別強調的教學原則。莫生認為學習只有已學習和未學習的區別,沒有好壞程度的不同。好比渡河一樣,若尚未達到彼岸,即係未達彼岸;若只渡過一半,或已接近彼岸,仍不能謂已渡過了河。因此,學生若僅學習一半,或將要學習成功,都不能稱已經學習,所以他不贊成六十分及格的制度。為了使學生作徹底的學習,他特地發明了一個熟練公式:
  預測驗→教學→測驗教學結果→修正教學歷程→再教學→再測驗……直到達到真正學習的一點為止。...
尼(Vincenzo Bellini)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