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6.24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喬玄克里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呈不定形或彈頭形,背緣隆起,最高點位於中央子午線上。腹緣爲 船底形或突出。前後兩端大小形態相同或前緣爲直立的弧形,後緣伸出。殼表光滑。殼體呈彈頭形,短而粗壯,高度的鼓脹。背緣及腹緣皆爲膨脹突出,前端大於後端。前緣稍微傾斜,由前背緣伸向前腹緣。後緣小圓弧形,均衡,突出,殼表光滑。
東洋克里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爲倒立的魚刀形,長而低矮,不甚膨脹。背緣平直或稍微突起,腹緣腳掌形,腳弓凹入。前緣爲正形的弧形,後緣由背側向前下方彎曲、突出。殼表近於平滑,生有疏稀的毛細孔。
水利小克里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近於腳掌形,背緣爲不均等的大圓弧形,腹緣腳掌形,前緣爲圓弧 形,後緣爲大腳指形突出。殼體近於腳掌形或鞋墊形,膨脹,背緣與後緣相接,爲不均衡的大圓弧形。腹緣爲腳掌形,腳弓部位稍微凹入,後端比前端爲長大,突出。前緣爲均衡的弧形,不偏斜。後緣與後背緣相接,呈大弧形向後下腹側突出,呈大腳拇指形。殼表光滑。
雙泡脊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右殼呈不等邊的四邊形,右殼呈橢圓形,前端大於後端,殼表生有緻密的麻孔。右殼的後下緣圍繞狹窄小鋸齒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頭背部微呈弧形;體背略隆起,腹緣弧形。吻鈍。眼中大,近頭背緣。前鰓蓋骨後緣具強鋸齒;鰓蓋骨後緣具棘。上下頜齒呈帶狀,外列齒呈犬狀;鋤骨齒具齒,腭骨齒則無。體被圓鱗;眼眶間隔具鱗;吻部無鱗;頰部與主鰓蓋被鱗;側線鱗數45-50。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部之鰭膜末端呈單一鬚狀,硬棘數X,軟條數11,第1軟條延長如絲;臀鰭硬棘數III,軟條數6;胸鰭最長之鰭條末端僅達腹鰭後緣;尾鰭弧形。體一致為淡灰褐色至橙紅色,腹部較淡;眼後具一黃、粉紅及白色相間的U形斑;間鰓蓋另具3條鑲紅邊的黃色斜帶,斜帶間則為淺藍色。各鰭橙黃色。
海綠尺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展翅長 24-31mm;雄蟲觸角前3/4段短雙櫛齒狀,其後絲狀,雌蟲者全段絲狀;頭部於觸角間白色,胸部與腹部淡草綠色;翅身淡草綠色而密布白色短橫細紋;前翅寬,前緣於亞頂區外彎,外緣微向外彎,臀角端鈍而角度轉折角度約100度,前緣黃色,後中線白色近直線然可看出略為之小波曲;後翅頂角鈍,外緣外彎而於中段轉折,臀角轉折近90度,後中線白色走向略平行外緣之細線,然呈與前翅者類似之小波曲。
克氏葉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橢圓形。腹部輪廓較背部凸圓。脂性眼瞼發達,覆蓋眼之後半部。上頜前方具二列圓錐齒,後方為單列鈍圓細齒。鰓耙數(含瘤狀鰓耙)38-44。體被圓鱗,胸部完全具鱗。側線前部彎曲大,直走部始於第二背鰭第4至第6鰭條間之下方;稜鱗強,存在於直走部的全部,總數可達35-45 枚。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皆無延長如絲狀之鰭條;成魚時,尾鰭上葉長於下葉。體背呈藍綠色,腹部呈銀白色。鰓蓋後緣上方有一個顯著黑斑。體側在側線上方具多條不明顯之橫帶。背鰭黃色;其餘各鰭黃色或淡色。以前所記載之(Alepes para)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Subhyracodon occidentalis 西方跑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方跑犀在犀牛族群是算是屬於較原始的犀牛,頭上並沒有角,體型也不像現代的犀牛那樣的龐大、笨重,反而是有點類似迷你馬。它有細長而擅於奔跑的四肢,腳趾的數目也和現代馬類一樣變為較簡化,腳上的腳趾只剩三趾,而且腿部的肌肉大多集中在靠近身體處。這樣一來使得腳變的更輕而方便移動,而且可以迅速逃離當時古食肉動物的追捕獵殺。古生物學家推測它可能可以跑的像馬一樣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行列。直列為行,橫排為列。《左傳.成公二年》:「屬當戎行,無所逃隱。」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2.兄弟姐妹長幼的次序。如:「排行老三。」
3.量詞。計算成排東西的單位。如:「一行樹」、「一目十行」。唐.杜甫〈絕句〉四首之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4.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洋行」、「分行」、「商行」、「行庫」。
5.職業。如:「各行各業」、「行行出狀元」、「三句話不離本行」。
6.表處所,用於人稱之後。宋.周邦彥〈風流子.新綠小池塘〉詞:「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水滸傳》第一四回:「你這等賊心賊肝,我行須使不得!」
參見「行行」、「樹行子」等條。
1.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難行」、「錦衣夜行」。《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唐.王維〈終南別業〉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2.往。《詩經.秦風.無衣》:「脩我甲兵,與子偕行。」唐.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3.移動、流動。如:「運行」。《易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二:「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4.流通。如:「流行」、「風行一時」、「通行全國」、「發行報刊」。《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5.做、從事。如:「行醫」、「行善」。《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
6.實施、實行。《易經.繫辭上》:「推而行之謂之通。」唐.孔穎達.正義:「因推此以可變而施行之,謂之通也。」《老子》第四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7.同意、允許。多用於徵詢意見。如:「今天中午我想吃麵,行不行?」《小五義》第二一回:「蔣爺說:『咱們到底說下個時候。』柳爺說:『限你三晝夜的工夫,行不行?』」
8.經歷、經過。《管子.問》:「城粟軍糧,其可以行幾何年也?」唐.房玄齡.注:「行,由經也。」
9.出嫁。《詩經.邶風.泉水》:「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1.道路。《詩經.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2.路程。《老子》第六四章:「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3.行為。《荀子.不苟》:「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禮記.樂記》:「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姦。」
4.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5.一種樂府和古詩的體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飲馬長城窟行〉。
6.量詞。計算酌酒奉客的單位。漢.揚雄《法言.修身》:「賓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馬光〈訓儉示康〉:「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
7.姓。如漢代有行宏。
8.二一四部首之一。
1.能幹、幹練。如:「你真行。」「他在這方面行得很。」
2.可以、恰當。如:「他這篇文章寫得還行。」「做事只要盡心盡力就行了。」《朱子語類.卷三三.論語一五.雍也篇四》:「如讀書,要理會得透徹;做事,亦要做得行。」
不久、將要。如:「行將就木」。唐.元稹〈遣悲懷〉詩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且、又。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獸行」、「德行」。《論語.公冶長》:「聽其言而觀其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