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53.89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3.二一四部首之一。
1.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2.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3.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4.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5.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6.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7.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1.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2.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3.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4.概括。如:「一般來說」。
5.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6.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7.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8.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9.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乃、竟然。《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2.尚且。《列子.湯問》:「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重疊的,中間隔兩代親屬關係的。如:「曾祖父」、「曾孫」。
加多。同「增」。《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曾參。
嘗、已經。表示行為、動作已經發生、進行過。如:「似曾相識」。《公羊傳.閔公元年》:「莊公存之時,樂曾淫于宮中。」《史記.卷一○一.爰盎鼂錯傳》:「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1.重疊的、一重一重的。通「層」。唐.杜甫〈成都府〉詩:「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
2.深。《文選.郭璞.江賦》:「若乃曾潭之府,靈湖之淵,澄澹汪洸,瀇滉淵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數珠」條。
1.計算。《左傳.宣公十二年》:「右廣初駕,數及日中;左則受之,以至于昏。」民國.楊伯峻.注:「數者,數漏刻也。」《莊子.秋水》:「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而下者,不可勝數也。」
2.責備。如:「數落」、「面數其罪」。《左傳.莊公二十八年》:「齊侯伐衞,戰,敗衞師,數之以王命,取賂而還。」《列子.周穆王》:「於乎!予一人不盈于德,而諧於樂,後世其追數吾過乎?」
3.比較起來算最突出。如:「全班就數他功課最好。」「這群狗當中最兇猛的當數小黑,最黏人的就數小白。」
1.數目、數量。如:「人數」、「次數」。
2.古代計算的方法。為六藝之一。《周禮.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3.占卜之術。《左傳.僖公十五年》:「龜,象也。筮,數也。」
4.技藝。《孟子.告子上》:「今夫奕之為數,小數也。」
5.氣運、命運。如:「天數」、「劫數」、「氣數」。《文選.李康.運命論》:「吉凶成敗,各以數至。」北魏.高允〈酒訓〉:「歷觀往代成敗之效,吉凶由人,不在數也。」
6.規律、法則。《後漢書.卷六三.李固傳》:「夫窮高則危,大滿則溢,月盈則缺,日中則移,凡此四者,自然之數也。」
7.法制。《管子.任法》:「聖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數而不任說。」
幾,為約舉之詞。《孟子.梁惠王上》:「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頻頻、屢次。如:「數見不鮮」。《孫子.行軍》:「屢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
細密。《孟子.梁惠王上》:「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成功、完成。如:「造就人才」、「功成名就」。唐.魏徵〈述懷〉詩:「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2.從事。如:「就職」、「就業」。《水滸傳》第四一回:「科舉不第,棄文就武。」
3.趨近、靠近。如:「避重就輕」、「就近照顧」。《易經.乾卦.文言曰》:「水流濕,火就燥。」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4.因襲。如:「因陋就簡」。晉.張華〈王公上壽酒食舉樂歌詩表〉:「是以一皆因就,不敢有所改易。」
5.依順、依從。如:「遷就」、「半推半就」。《水滸傳》第二三回:「武松把半截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肐𦞂地揪住。」
1.即刻、馬上。表示事情或動作很快就要發生。如:「你等我一下,我去去就來。」、「一會兒就知道了。」
2.只、僅。如:「就剩下這一個了。」
3.表示肯定。如:「這就對了!」、「那就是他家。」
4.早已。如:「一個鐘頭前,我就來了。」
5.偏、偏偏。如:「我就不信我做不來。」
此、其。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依照。如:「就事論事」、「就原來的規畫加以調整。」
1.表承接、選擇、讓步等關係之詞。如:「遇到紅燈,就得停下來。」、「一到家,就去休息了。」、「你不同意,那就算了。」
2.縱使、即使。如:「你就不說,我也知道。」《儒林外史》第二回:「若是不進學,就到八十歲,也還稱小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部、整個。形容到處都是。如:「遍體鱗傷」、「哀鴻遍野」、「滿山遍野」。宋.張俞〈蠶婦師〉:「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齣:「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
沒有一處遺漏的。如:「遍布」、「遍歷」、「紅遍東南亞」。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宋.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詞:「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布滿。如:「朋友遍天下」。
量詞。計算動作頭尾經歷的單位。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巡曰:『吾於書讀不過三遍,終身不忘也。』」
(一)之語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加、越發。如:「愈長愈高」。《詩經.小雅.小明》:「曷云其還,政事愈蹙。」
1.病情好轉。《孟子.公孫丑下》:「今病小愈,趨造於朝。」《紅樓夢》第六二回:「因天氣和暖,黛玉之疾漸愈,故也來了。」
2.勝過、高明。《論語.公冶長》:「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漢.王充《論衡.自紀》:「蓋文多勝寡,財寡愈貧。」
姓。如宋代有愈植、愈德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完結、終止。如:「取之不盡」、「無窮無盡」、「冬盡春來」。唐.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2.全部用出,竭力、努力完成。如:「竭盡所能」、「盡其所長」。《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3.死亡。如:「自盡」。《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聊乘化以歸盡。」唐.李善.注:「盡謂之死。」
4.隱沒。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完備。如:「詳盡」。
1.全部、都。如:「應有盡有」、「盡在不言中」。《左傳.昭公二年》:「周禮盡在魯矣。」
2.極端、達到極限。如:「盡善盡美」。《文選.皇甫謐.三都賦序》:「引而申之,故文必極美;觸類而長之,故辭必盡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遮門的欄木。《說文解字.木部》:「橫,闌木也。」清.段玉裁.注:「闌,門遮也。引伸為凡遮之稱。凡以木闌之,皆謂之橫也。」
2.與地平線平行、東西向的線條。與「直」、「豎」、「縱」相對。如:「縱橫交錯」。《楚辭.東方朔.七諫.沈江》:「不開寤而難道兮,不別橫之與縱。」
3.書法中由左而右的平筆。如:「三橫一豎是『王』字。」
4.連橫的簡稱。為戰國時張儀所提倡的一種外交政策。與「合縱」相對。《文選.賈誼.過秦論》:「約縱離橫,兼韓魏燕趙宋衛中山之眾。」
1.把直立的東西放平。《儀禮.鄉射禮》:「上射揖進坐,橫弓卻手,自弓下取一個。」宋.蘇軾〈赤壁賦〉:「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2.瀰漫、籠罩。《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詩:「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3.渡過、跨越。《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上》:「上乃帥群臣橫大河,湊汾陰。」唐.孟郊〈出門行〉:「參辰出沒不相待,我欲橫天無羽翰。」
水平的、東西向的。如:「橫笛」、「橫隊」。唐.王建〈織錦曲〉:「窗中夜久睡髻偏,橫釵欲墮垂著扇。」元.馬致遠〈夜行船.百歲光陰一夢蝶套.喬木查〉曲:「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1.水平的、東西向的。如:「橫放」、「橫行」、「橫衝直撞」、「橫渡大西洋」。
2.雜亂的、交錯的。如:「妙趣橫生」。三國魏.曹植〈酒賦〉:「或顰蹴辭觴,或奮爵橫飛。」唐.杜甫〈過郭代公故宅〉詩:「壯公臨事斷,顧步涕橫落。」
1.放肆、粗暴、不講理的。如:「蠻橫」、「專橫」、「橫政」。宋.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詞:「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2.意想不到的、不正常的。如:「橫事」、「橫禍」。《儒林外史》第一九回:「二相公,你如今得了這一注橫財,這就不要花費了,做些正經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平正。如:「偏頗」。《楚辭.屈原.離騷》:「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1.略微。《史記.卷一三.三代世表.太史公曰》:「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秦世不文,頗有雜賦。」
2.甚、很、非常。唐.王維〈終南別業〉詩:「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清.袁枚〈答靖海侯〉:「自知獲戾,頗覺悚惶。」
3.可。表疑問的語氣。《晉書.卷七九.謝安傳》:「既出,(桓)溫問左右:『頗嘗見我有如此客不?』」《洛陽伽藍記.卷三.菩提寺》:「上古以來,頗有此事否?」
4.不可。通「叵」。《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三.降魔變文》:「過去百千諸佛,皆曾止住其中,說法度人,量塵沙而頗算。」
姓。如明代有頗廷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仍舊、依然。如:「還是老樣子。」、「還是那麼年輕漂亮。」宋.歐陽修〈蝶戀花.誰道閒情拋棄久〉詞:「誰道閒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2.猶、尚。如:「時間還早。」、「還有事嗎?」唐.杜牧〈贈別〉詩二首之二:「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宋.陳與義〈中牟道中〉詩:「雨意欲成還未成,歸雲卻作伴人行。」
3.反而、卻。唐.白居易〈哭皇甫七郎中〉詩:「不得人間壽,還留身後名。」《西遊記》第八回:「橋下河裡雖結滿了冰,還有水聲從那冰下潺潺的流。」
4.已、已經。唐.杜荀鶴〈下第東歸將及故園有作〉詩:「上國獻詩還不遇,故園經亂又空歸。」《董西廂》卷五:「我眼巴巴的盼今宵,還二更左右不來到。」
5.更,表示程度。如:「今天比昨天還熱。」五代十國南唐.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詞:「剪不斷,理還亂。」《紅樓夢》第五○回:「他竟比蓋這園子還費工夫了。」
6.再,表示繼續、重複。如:「病好了,還得休息才行。」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7.居然、竟然。如:「還真有你的!」、「你還真有辦法。」
1.或者,表示有選擇。如:「你要吃飯,還是要吃麵?」、「這是一還是二?」
2.且、又,表示皆有。唐.韋莊〈女冠子.昨夜夜半〉詞:「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
1.返回、回來。如:「還鄉」、「生還」、「往還」。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之四:「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恢復、回復。如:「還俗」、「還原」、「還他本來面目」。
3.交回、歸還。如:「還書」、「交還」、「還政」、「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4.回報、報復。如:「還禮」、「還擊」、「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5.償付。如:「還債」、「他不還我錢。」唐.杜甫〈歲晏行〉:「況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
6.以來。唐.李華〈弔古戰場文〉:「秦漢而還,多事四夷。」
7.圍繞。通「環」。《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還廬樹桑,菜茹有畦。」
姓。如春秋時宋國有還无社。
旋轉。通「旋」。《莊子.庚桑楚》:「夫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文選.曹植.美女篇》:「羅衣何飄颻,輕裾隨風還。」
輕巧便捷。《詩經.齊風.還》:「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間兮。」
隨即、立刻。《禮記.檀弓下》:「還葬而無椁。」唐.王維〈觀獵〉詩:「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詩經.齊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還〉,刺荒也。」或亦指為稱美獵者之詩。首章二句為:「子之還兮,遭我乎峱之閒兮。」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