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4.39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諸葛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181年-234年)[1],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發明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諸葛亮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諡為忠武侯,所以被稱為武侯、諸葛武侯,此外因其早年外號,也稱「臥龍」或「伏龍」。 生平   劉備屯兵新野時,徐庶為幕僚,向劉推薦諸葛亮。劉備三訪其廬,諸葛亮才與其相見,並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即佔據荊、益二州,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統一天下的建議。深得劉備的讚賞,自此成了劉備主要輔佐。後助劉備敗曹操於...
各有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翼為清中葉時期的著名詩人,生於雍正,卒於嘉慶年間,享有八十八歲的高齡,著作不下千卷。乾嘉詩壇中,主要有「性靈」、「格調」、「肌理」等三個詩派,趙翼為「性靈」派的一員大將,崇尚性情自然流露,在隨意間揮灑表達出詩的意味。其詩作掙脫了貫有的規律,把詩歌創作引入普遍的平民階層,在當時及後世都備受推崇。壯年時,趙翼即因輕微中風而絕意仕進,歸隱田園,晚年時更處於半瞎、半聾、半啞的狀態,〈吳穀人祭酒枉過草堂邀稚存味辛同集〉即其晚年詩作,從詩名可知此詩所記為趙翼與吳穀人、洪亮吉(稚存)、趙懷玉(味辛)相聚共飲之事。當時他應已是七十餘歲的老翁,在座數位也俱是髮蒼鬢白,使他不由得生出人事更迭的感歎。詩中所提「袁...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史公書》,後世通稱《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一本歷史著作。《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中文古典典籍|古典典籍之一,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史記》最初無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史記·太史公自序》;“幾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為《太史公書》。”王充《論衡》卷二十九《述作篇》雲:“《太史公書》,劉子改序班叔皮傳,可謂述矣。”,或稱《太史公記》《漢書·楊惲傳》雲“惲母,司馬遷女也,惲始讀外祖《太史公記》”、《太史公傳》《史記·龜策列傳》褚先生補,也省稱《太史記》《風...
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則藉以防衛父親的攻擊,一則藉以學習父親的種種儀態或行為,以便和父親抗衡爭取母親對他的關愛。女孩在這時期除了對象相反以外道理相同,因此戀母情結和戀父情結,都是人類對強者認同的本性。對強者認同,往往基於防衛的心理動機,因此提供學生閱讀偉人傳記,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自我觀念,如果可以進一步認同,他的行為品性態度和價值觀念都會表現的成熟穩重。2.依順認同:即為發展性認同,最先也是從親子關係發展出來的。孩童需要父母親的愛和照顧是必然的,他為了避免失去父母的關愛,因此以依順的方式吸收父母親的行為特質來取悅雙親。依順的認同是超我良心的主...
里程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借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可以作為標誌的事件。[例]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廢除,是我國政治邁向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
包藏禍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昭公元年》載,春秋時期,鄭國是個小國,想和大國楚國保持良好關係,於是鄭國大夫公孫段便將女兒許配給楚國公子圍。但楚國其實想利用這個機會進入鄭國首都,把鄭國滅掉,所以當天公子圍率領一大隊楚國士兵前往。鄭國大夫子產覺得情況不對,便派子羽前去阻止楚國進城,子羽說:「我們的城池太小了,容不下那麼多人,就在城外舉行婚禮吧!」但楚人以為如此不合禮法,堅持要進城。子羽只好直接了當地說:「我們國家狹小並不是罪過,但若依賴大國而一點防範之心都沒有,那就是罪過了。我們本來希望聯姻後,可以靠大國的力量安定自己,你們恐怕只是包藏禍心,前來算計我們吧!」楚人知道他們的詭計早被看穿,只好放棄原有的計畫,但為了保持...
潔身自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養自身,保持清白,不與人同流合汙。[例]他在從事公職時期,十分潔身自愛,從不收受賄賂。
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特別的是,在繁殖的季節裡,用鹿角作為武器爭奪配偶。(註2) 梅花鹿台灣早期梅花鹿群遍野,荷蘭人統治時期曾盛產鹿皮,年產量達10萬噸,也因梅花物全身都是寶,從鹿肉到鹿血,全身都是本草綱目中珍貴的中藥材,所以人們過度的捕殺,目前已無野生梅花鹿。雄鹿從2歲時開始長角,每年增加一個分叉,5歲以後才停止分叉,以樹葉為主食。(註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鹿英文關鍵字: deer 參考書目註1:大不列顛動物百科,Joyce pope著,明天國際圖書,2006,頁166。註2:動物大驚奇,戴維伯尼爾著,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明天國...
粗枝大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子語類.卷七八.尚書一.綱領》〈書序〉1>恐不是孔安國2>做。漢文3>麤4>枝大葉,今〈書序〉細膩,只似六朝5>時文字。 〔注解〕 (1) 〈書序〉:《書經》的序文,疑為孔安國所作。 (2) 孔安國:西元前156?∼前74?,孔子十二世孫,西漢大儒。治古文尚書,以今文讀之,又作古文孝經傳、論語訓解。 (3) 漢文:漢代的文章。 (4) 麤:音ㄘㄨ,同「粗」,不精緻、不細膩。 (5) 六朝:三國至隋統一前後三百餘年的歷史時期,稱為六朝。
寥寥可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寥寥無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李邕〈銅雀妓〉詩:「潁水有許由,西山有伯夷;頌聲何寥寥,唯聞銅雀詩?」意思是:為什麼歷來歌頌高士許由、伯夷的文章數量這麼稀少?詩中「寥寥」是稀少之意,而「寥寥無幾」的意思則是指數量稀少。例如明代胡應麟在《詩藪.內編.古體下.七言》中探討古詩體演變時寫,漢代流行的七言歌行到了東漢獻帝建安時期已經漸漸被五言詩所取代,數量稀少,只剩以〈白紵歌〉、〈行路難〉為名的詩歌較常出現在文士的集子裡,但是篇幅都不長。後來「寥寥無幾」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數量極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