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形式運思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形式運思期1.1 發展階段1.2 假設演繹推理1.3 命題推理1.4 組合推理1.5 參考書目 形式運思期 發展階段此時期的孩童約為11歲以上的青少年,通常在此時的孩童已具備有一般成人的腦力,他所不足的部分,僅僅只是在生活上的歷練經驗,以及在社會中的相處,此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三種能力發展為,假設演繹推理,組合推理以及命題推理,這三者是到達此時期的孩童,與之前所差別最大...
世紀計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為耶穌誕生之前,而英文縮寫則為B.C.,此符號於歷史當中也常常看到,如在讀古文明時代時,蘇美的鼎盛時期即為B.C.300年左右。最後老師對於西元前可多提供題目給學生做練習,因其數字越大代表越久以前,數字越小則越靠近西元1年,此觀念老師可特別提醒學生注意。(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世紀計算英文關鍵字:Century 參考資料註1 仲田紀夫/著。小學生數學大疑問,2001年初版,頁26~27。國際村文庫書店有限公司。
青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輕,青年時期。[例]人生苦短,青春不再,千萬要好好把握。
兩河流域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下牢固的基礎;而其後由阿摩利人建立的巴比倫文明更讓此地區的文明達到高峰,尤其在第六代漢摩拉比王統治時期,更創建了從波斯灣到地中海的龐大帝國,並制定了漢摩拉比法典;巴比倫王朝瓦解後,亞述帝國於西元前八世紀建立,發動了一系列的征服戰爭,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國家,其後則被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倫王國和東部的米底王國共同消滅。最後,整個兩河地區則為波斯帝國所征服。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兩河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Keyword:Two River Culture、Mesopotamia Culture 參考資料曾秉赫(2011)。圖解世...
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戲目為‘斷爛朝報’。”。目錄1 成書2 體裁3 評價4 參考文獻5 資料來源 成書 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聘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又稱《魯春秋》,後世稱《不修春秋》《公羊傳》莊公七年:“《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復。’君子修之曰:‘星隕如雨。’”。傳統上認爲《春秋》是孔子的作品,最早《孟子・滕文公下》載:“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
作法自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法自斃」原作「為法之敝」。據《史記.卷六八.商君列傳》載,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治理國政,並接受變法主張,實施一連串改革,使得秦國逐漸走向富強,進而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由於商鞅執法非常嚴苛,得罪許多王親貴戚。孝公死後,惠公即位。惠公原本就對變法持反對意見,再加上公子虔等人對商鞅懷恨在心,密告他有謀反意圖,於是派遣官吏全力捉拿他到案。商鞅潛逃到函谷關時,想要到旅舍投宿,旅舍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說:「這是商鞅制定的法令,讓身分不明的人留宿旅舍,被查到了會遭到牽連而受罰。」拒絕讓他留宿。商鞅嘆氣說:「唉!自己訂立的法規,竟然把自己害到這種地步!」後來「作法自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
本我自我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帶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維持個體的道德感、迴避禁忌。 超我的形成發生在戀母情結的崩解時期,是一種對父親形象的內化認同,由於小男孩無法成功地維持母親成為其愛戀的客體,對父親可能對其的閹割報復或懲罰產生 去勢焦慮(castration anxiety),進而轉為認同父親。
精熟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4 參考資料 理論1.華虛本(C.W. Washburne)與莫禮生(H.C. Morrison)時期:認為所有教學結果都是在達到”精熟”要求,而不是在”記誦”事實而已,因此教師必須使所有學生對於”單元”都徹底的達到熟練程度才算完成教學任務。其提出的”熟練公式”包含以下步驟:(1)預測驗(2)教學(3)測驗教學結果(4)修正(5)教學程序(6)再教學(7)再測驗(8)熟練2.卡羅(John B. Carroll)學校學習模式理論:”性向”是學習速率之指標而非學習成果之指標。學習某一學科之”性向”可是為學習該科目教材到某...
綿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續延長。[例]中央山脈高峰綿延,位於臺灣中央偏東,颱風時期往往降低了西部的災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盛食品的器皿。器淺似盤,圈足,多數有蓋。盛行於商周時期,後亦作為禮器。《說文解字.豆部》:「豆,古食肉器也。」《詩經.大雅.生民》:「卬盛于豆,于豆于登。」漢.鄭玄.箋:「祀天用瓦豆,陶器質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