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勒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刁難。元.無名氏《漁樵記》第四折:「(旦兒云)官人。則被你勒掯殺我也。」也作「掯勒」。
|
朱敦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81~1159)字希真,號巖壑,南宋詞家,河南洛陽人。志行高潔,屢辭薦辟,時人稱「洛川先生」。著有《巖壑老人詩文集》、《樵歌》等。
|
粗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略為識字。與「不識之無」同源。見「不識之無」條。01.清.雪樵居士《秦淮聞見錄》:「兒乃秦淮舊人張喜林,蒙公等見招,無可迴避。但兒粗識之無,不通文藝。於鷲峰寺前,逢舊好張質夫強與俱來,詩則質夫口占也。」
|
波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燭工、燭商所供奉的行神。相傳波斯原為一貧苦樵夫,伐樹時,偶然間砍倒一棵樹,見樹皮上有白脂,進貢於禹,後製為蠟燭,遂被奉為行神。
|
積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點一滴的累積儲蓄。元.無名氏《漁樵記.楔子》:「你哥哥在這江邊捕魚,二十年光景,積儹下十兩白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嚴公原是積儹上頭起家的,見了這般情況,未免有些肉痛。」也作「積攢」、「積趲」、「儹積」。
|
石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煤炭。北魏.酈道元《水經注.㶟水注》:「山有石炭,火之,熱同樵炭也。」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香餅,石炭也,用以焚香,一餅之火,可終日不滅。」
|
孫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66~1925)字逸仙,別號中山樵,世稱中山先生,廣東香山縣人。清末,因見國勢日衰,民族危亡,乃喚起同志,共組興中會,後遞改為中國國民黨,被推為總理。致力於國民革命數十年,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終於辛亥一役,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改國體為民主共和。三民主義之提出者與倡導者,並創立五權憲法之憲制理論,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為革命建國的最高原則。民國十四年逝世於北京,二十九年國民政府頒令,尊為中華民國國父。
|
攀藤攬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道路崎嶇難行,必須藉助攀爬的力量才能前進。《孤本元明雜劇.暗渡陳倉.第三折》:「勝如那三百重太華高峰,壓塞那五百處天台山岳,峨嵋嶺下,攀藤攬葛採樵人。」也作「攀藤附葛」。
|
蛾眉螓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女子貌美。參見「螓首蛾眉」條。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三折:「他道你枉則有蛾眉螓首堆鴉鬢,可怎生少喜多嗔。」明.汪廷訥《獅吼記》第五齣:「羨蛾眉螓首,舞袖歌喉。」
|
搬脣遞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蓄意調唆、搬弄是非。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這個兩頭白面搬脣遞舌的歹弟子孩兒。」明.無名氏《漁樵閑話》第三折:「獻慇懃搬脣遞舌,貪賄賂似爭餳競血。」也作「搬口弄舌」。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