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拴住馬腳。《廣韻.入聲.緝韻》:「縶,繫馬。」如:「縶馬」。
2.捆綁、繫絆。《莊子.秋水》:「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一二.無用之用》:「今夫飛者以翼為用,縶其足,則不能飛。」
3.拘囚、監禁。漢.李陵〈答蘇武書〉:「昔蕭樊囚縶,韓彭葅醢。」
繫馬的韁繩。《左傳.成公二年》:「韓厥執縶馬前,再拜稽首。」唐.柳宗元〈答問〉:「而又裹以罪惡,纏以羈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煮繭抽絲。通「繅」。唐.李白〈贈清漳明姪聿〉詩:「繰絲鳴機杼,百里聲相聞。」
有文采的絲織品。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四:「余在揚州江魯佩家,見桓圭,長七寸,葵首垂繰,質粹沁紅,真三代物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牽引牛的繩子。《說文解字.部》:「縻,牛轡也。」《文選.潘岳.藉田賦》:「坻場染屨,洪縻在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遮蔽雨水或陽光的用具。同「傘」。《集韻.上聲.緩韻》:「繖,亦作傘。」《晉書.卷八三.王雅傳》:「將拜,遇雨,請以繖入。」宋.陸游〈鏡湖女〉詩:「女兒妝面花樣紅,小繖翻翻亂荷葉。」
2.絲綾。《廣韻.上聲.旱韻》:「繖,繖絲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沒有花紋圖案的絲綢。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度制》:「庶人衣縵。」
2.沒有裝飾的車子。《國語.晉語五》:「乘縵、不舉,策於上帝。」三國吳.韋昭.注:「縵,車無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色的絲織品。《說文解字.部》:「綪,赤繒也。」《左傳.定公四年》:「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之又音。
織布帛的絲縷。《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婦人不得紡績織紝。」清.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明年娶婦張氏,母女視之,訓以紡績織紝事,一如教兒時。」
用線穿針孔。《董西廂》卷六:「行待紝針關,卻便紝針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夏季服裝用的細布。《說文解字.部》:「絺,細葛也。」《詩經.周南.葛覃》:「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纏劍柄的繩索。《廣韻.平聲.侯韻》:「緱,刀劍頭纏絲為緱。」宋.蘇軾〈武昌銅劍歌〉:「蘇子得之何所為,蒯緱彈鋏詠新詩。」
2.姓。如明代有緱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繩索結成的環套。如:「投繯自盡」。《資治通鑑.卷二五二.唐紀六十八.懿宗咸通十一年》:「城上以鉤繯挽之使近,投火沃油焚之,攻者皆死。」
(一)之又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