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31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彩繁多。《文選.張衡.西京賦》:「故其館室次舍,采飾纖縟。」
2.繁多、繁瑣。如:「縟禮」、「繁文縟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花紋的絲織品。唐.薛濤〈海棠溪〉詩:「人世不思靈卉異,競將紅纈染輕紗。」
2.眼花時所見的星點。宋.蘇舜欽〈奉酬公素學士見招之作〉詩:「神迷耳熱眼生纈,嚼盡寶壓狂醒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勒在馬臀上的皮帶。《說文解字.部》:「紂,馬緧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面有皺紋的紡織品。如:「湖縐」。
有皺紋的。如:「縐紗」、「縐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繾綣」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絲織品的總稱。《說文解字.部》:「繒,帛也。」如:「文繒」、「細繒」。《漢書.卷四一.樊酈滕灌傅靳周傳.灌嬰》:「灌嬰,睢陽販繒者也。」唐.顏師古.注:「繒者,帛之總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器物可抓住的部位。如:「印紐」、「秤紐」、「門紐」。《淮南子.說林》:「龜紐之璽,賢者以為佩。」《晉書.卷二五.輿服志》:「又有秦始皇藍田玉璽,螭獸紐,在六璽之外,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
2.衣服的扣子。如:「紐扣」。《禮記.玉藻》:「居士錦帶,弟子縞帶,并紐約用組。」唐.孔穎達.正義:「紐謂帶之交結之處,以屬其紐;約者謂以物穿紐,約結其帶。」《土風錄.卷三.紐襻》:「衣紐之牝者曰紐襻。」
3.控制事物的關鍵或機鍵。《莊子.人間世》:「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唐.李嶠〈攀龍臺碑〉:「若乃提六合之樞紐,扣二儀之鐍鑰。」
4.聲韻學上指「聲紐」。如:「幫紐」、「滂紐」、「非紐」。清.梁國治《欽定音韻述微.凡例》:「字紐以三十六母為序。」
5.量詞。《晉書.卷六.元帝紀》:「三月,慕容廆奉送玉璽三紐。」《說郛.卷七八.硯譜》:「黃帝得玉一紐,治為墨海,其上篆文曰:『帝鴻氏之硯。』」
6.姓。如隋代有紐士雄。
1.綁、繫結。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至其紐金章,綰墨綬,跨屬城之雄,冠百里之首。」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卷四.江廟泥神記》:「有淑人兮邦之媛,珮明月兮紐蘭荃。」
2.旋轉、回轉。通「扭」。《北史.卷七.齊本紀.顯祖文宣帝》:「或聚棘為馬,紐草為索,逼遣乘騎,牽引來去,流血灑地,以為娛樂。」《水滸傳》第四回:「話說當下魯提轄紐過身來看時,拖扯的不是別人,卻是渭州酒樓上救了的金老。」
3.更改、改變。宋.司馬光〈奏為乞不將米折青苗錢狀〉:「若不能如此,須欲作青苗錢俵散之時,即乞不以元糶價貴賤,更不紐作見錢,只據所散與人戶石斗。」明.王行〈送李玄修詩序〉:「茍有別也,雖不能無惘然於分手之時,然終不紐其相聚之懽而為無益之戚矣!」
4.補充、輔助。宋.朱長文《墨池編.卷一.唐林罕小説序》:「其篆文下及注中易字,便以隸書為音;如稍難者,則紐以四聲;四聲不足,乃加切韻。使學者簡而易從,渙然冰釋。」元.劉仁本〈慶元路玄妙觀重修道藏記〉:「中函靈祕洞玄之章,金科玉字之典,挾以天龍威勇之神,紐以尻輪環轉之柱,金碧焜燿,驚心駭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赤黃色。明.張自烈《正字通.部》:「縕,赤黃間色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彩色的絲織品。《說文解字.部》:「繻,繒采色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緻的絲絹。《淮南子.齊俗》:「縑之性黃,染之以丹則赤。」《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東方朔傳》:「數賜縑帛,檐揭而去。」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