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止住。《說文解字.部》:「綝,止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臨部》:「按謂係而止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拘繫用的繩索。《韓非子.說疑》:「或在山林藪澤巖穴之間,或在囹圄紲紲纏索之中。」《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十年而遭李陵之禍,幽於纍紲。」
拘繫、捆綁。《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是猶紲韓盧而責之獲也。」《文選.張衡.東京賦》:「掃項軍於垓下,紲子嬰於軹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縐紗。《文選.宋玉.神女賦》:「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
2.比喻波紋。宋.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詞:「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蠶繭煮過抽出絲來。《說文解字.部》:「繅,繹繭為絲也。」唐.李頻〈送許棠歸涇縣作尉〉詩:「遶郭看秧插,尋街聽繭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釣魚用的繩線。《詩經.召南.何彼襛矣》:「其釣維何,維絲伊緡。」《文選.左思.吳都賦》:「結輕舟而競逐,迎潮水而振緡。」
2.舊時穿錢的繩子。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既龜貝積寢,緡繈專用。」
3.成串的錢。唐.張籍〈賈客樂〉詩:「金多眾中為上客,夜夜算緡眠獨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繼承。《書經.仲虺之誥》:「表正萬邦,纘禹舊服。」唐.孔安國.傳:「繼禹之功,統其故服。」《禮記.中庸》:「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細而疏的麻布。《說文解字.部》:「繐,細疏布。」《儀禮.喪服》:「繐衰者何,以小功之繐也。」《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歸骸洛浦,繐帳猶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國語.吳語》:「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宋.蘇軾〈喜雨亭記〉:「一雨三日,繄誰之力。」
位於句首的語助詞。同「維」、「唯」。《左傳.隱公元年》:「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明史.卷八五.河渠志三》:「疏瀹決排,繄人力是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封閉、纏束。《詩經.秦風.小戎》:「交韔二弓,竹閉緄縢。」漢.毛亨.傳:「縢,約也。」
1.繩索。《詩經.魯頌.閟宮》:「公車千乘,朱英綠縢。」《續漢書志.第三○.輿服志下》:「乘輿以縢貫曰珠。」
2.綁腿布。《戰國策.秦策一》:「羸縢履蹻,負書擔橐。」
3.囊。通「幐」。《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上.序》:「大則連為帷蓋,小乃制為縢囊。」《遼史.卷五二.禮志五》:「負銀罌,捧縢,履黃道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邊緣。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二下.釋詁》:「絎,緣也。」
用針線粗針直縫,使布料固定。《廣韻.去聲.映韻》:「絎,刺縫。」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