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繾綣」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麻料纖維。同「苧」。《詩經.陳風.東門之池》:「東門之池,可以漚紵。」唐.孔穎達.正義:「陸機疏云:『紵亦麻也。』」
2.用麻織成的布。《禮記.喪服大記》:「絺綌紵不入。」唐.孔穎達.正義:「紵是紵布。」《聊齋志異.卷一.葉生》:「何必拋卻白紵,乃謂之利市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女子出嫁時配帶的彩巾。《詩經.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漢.毛亨.傳:「縭,婦人之褘也。母戒女,施衿結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帽帶散垂下來的部分。《詩經.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唐.白居易〈秦中吟.不致仕〉:「挂冠顧翠緌,懸車惜朱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繫印環用的絲繩。《集韻.入聲.勿韻》:「紱,綬也。」《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將率既至,授單于印紱。」
2.古代衣裳前的蔽膝。通「韍」。《易經.困卦.九二》:「困于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享。」唐.孔穎達.正義:「紱,祭服也。」《聊齋志異.卷一一.王者》:「見有王者,珠冠繡紱,南面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色細絹。《說文解字.部》:「縳,白鮮卮也。」《集韻.去聲.線韻》:「縳,雙縳,緻繒也,紡熟絲為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種光滑細澤的厚絲織品。可用來製袍、寫字等。《說文解字.部》:「綈,厚繒也。」晉.左思〈嬌女詩〉:「執書愛綈素,誦習矜所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製做喪服的細麻布。《儀禮.喪服》:「緦麻三月者。」漢.鄭玄.注:「緦麻,布衰裳而麻絰帶也。」南朝梁.何佟之〈毀墓服議〉:「改葬服緦,見柩不可無服故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織物的緯線。《玉篇.部》:「緙,紩也,織緯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絲的纏結。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柳眼黃絲纇,花房絳蠟珠。」
2.瑕疵、缺點。《淮南子.氾論》:「明月之珠,不能無纇。」
3.花苞、蓓蕾。宋.梅堯臣〈湖州寒食陪太守南園宴〉詩:「寒食二月三月交,紅桃破纇柳染梢。」宋.晏殊〈鳳銜盃.柳條花纇惱青春〉詞:「柳條花纇惱青春,更那堪、飛絮紛紛。」
乖戾。《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貪惏無饜,忿纇無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