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6.80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違抗、拂逆。《史記.卷六二.管晏傳》:「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草嚇蠻書》:「豈非逆天之咎徵,衡大之明鑒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船槳。同「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因飲酒還,舞棹向船曰:『何處覓庾吳郡?此中便是。』」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舡分開波中浪,棹攪碎江心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是。通「為」。《詩經.小雅.賓之初筵》:「而不出,是謂伐德。」《左傳.僖公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刻骨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雲而無依。南徙莫從,北遊失路。遠客汝海,近還城。昨遇故人,飲以狂藥,一酌一笑,陶然樂酣。……昔徐邈緣而賞,魏王卻以為賢;無鹽因醜而獲,齊君待之逾厚。白妄人也,安能比之?上挂〈國風〉相鼠之譏,下懷《周易》履虎之懼。愍1>以固陋,禮而遣之,幸容甯越2>之辜3>,深荷三公4>之德。銘刻心骨,退思狂愆5>,五情冰炭6>,罔知所措。晝愧於影,夜慚於魄,啟處不遑,戰跼無地。 〔注解〕 (1) 愍:音ㄇ|ㄣˇ,憐恤、哀憐。 (2) 甯越:戰國趙中牟人,生卒年不詳。苦於耕稼之勞,刻苦求學十五年,遂為周威公之師。甯,音ㄋ|ㄥˋ。 (3) 辜:罪過。 (4) 三公:三為「王」之訛。王公,指王承,晉太原晉...
額手稱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手齊額,表示慶幸。《東周列國志》第三七回:「文公至絳,國人無不額手稱慶。」《野叟曝言》第五七回:「沒一個不咋舌驚歎,如如夢,額手稱慶,欣喜欲狂。」也作「額手稱頌」。
一言九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六.卷二.謝李憲特薦》:「敢期剡牘併錄陳人,三豪輒濫於一名,片言良重於九鼎。」 02.明.茅維《新豐.第二齣》:「況老先生翰苑高名,片言九鼎,怎好輕易干瀆?」  參考詞語︰九鼎一言注音︰ㄐ|ㄡˇ ㄉ|ㄥˇ | |ㄢˊ漢語拼音︰jiǔ dǐng yī yán釋義︰猶「一言九鼎」。見「一言九鼎」條。 01.《人中畫.風流配.第一回》:「老師九鼎一言,即納吉問名不逾。於此門生傳示司馬,使他靜守甥舍,以待乘龍可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又、再。宋.晁補之〈八六子.喜秋晴〉詞:「休醒,醒來舊愁旋生。」
隨波逐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漁父看到他,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怎麼落得此地步?」屈原回答:「因為舉世皆濁只有我獨清,眾人皆而我獨醒,不見容於朝廷,所以被放逐於此。」漁父便問:「自古以來,聖人都能隨環境變化調整自己,既然舉世皆混濁,何不淈其泥揚其波呢?」「淈」(ㄍㄨˇ)是擾亂而使其混濁之意,「淈其泥揚其波」就是要屈原隨著大環境,跟著眾人起舞,一起沉淪。《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也收錄這篇文章,同句話則載為「隨其流而揚其波」,意思與原意相似。後來「隨波逐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人沒有確定的方向和目標,只依從環境潮流行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缺乏、竭盡。如:「匱乏」。《詩經.大雅.既》:「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呂氏春秋.孝行覽.長攻》:「財匱而民恐,悔無及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