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00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公平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大的心力在處理各個事物,卻只能跟一般打卡上班的老師領一樣的薪水,其實這對於教師的心理也會造成極大的不平衡狀態,如此便產生了公平理論,並且具有其重要性。 理論原則在工作場合中缺乏平衡與正義的概念,學者將其稱之為不公平,有就是有失平衡,因此發展出了一套屬於動機論的公平模式,一般而言,不公平感的產生,在於我們對於與自己性質相近者所比較,也就是說,多數人所認為的不公平,尤其在工作場合上,乃是與自己同階級者卻領取不同薪資來比較,而不是職員與總裁這種明顯的差距,當我們對於自我所輸入的氣力遠大於隔壁同事時,就會對於薪資相等這件事實,...
蟊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吃禾稼的蟲。比喻禍害、敗類。《詩經.大雅.桑柔》:「降此蟊賊,稼穡卒痒。」《三國演義》第六○回:「吾主漢朝皇叔,反不能占據州郡;其他皆漢之蟊賊,卻都恃強侵占地土:惟智者不平焉。」也作「蝥賊」。
悲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嶺南上任。高適除了不捨之外,也叮嚀他到異地應注意的事情。詩中的「氣填膺」指的就是因朋友的懷才不遇感到不平,氣憤填滿胸中。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義憤填膺」,指胸中充滿因正義而激起的憤怒。
蒲松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育等各個方面, 另有〈閘窘〉等三部戲曲。 特色、作品【1】《聊齋誌異》不是遊戲消遣之作,而是作者憤懣不平的寄託。作者生活在那樣的歷史環境裡,目睹了百姓之痛與卑鄙齷齪的社會現實,結合了自身的痛苦和憤懣,很自然地激起了憤世疾俗的感情。在這批公案故事中,無形中也流露了蒲公的意識形態。作為反映時代、指陳時事的文言小說作品,與晚清興起的「譴責小說」 19在創作觀念上有先後呼應之勢。  文言短篇小說發展至清,《聊齋誌異》應可視為成熟的高峰之作,「用傳奇法,而以志怪」,概括了此書寫法與內容上的特徵,此書一出,仿作者蜂起,紀昀的《閱微草...
不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心的不平靜或不舒適。[例]不安於室、良心不安
作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敵對。《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有那負債還不起的,他便替人賠償。又且路見不平,專要與那瞞心昧己的人作對。」《文明小史》第四一回:「有位軍機大臣,本是多年的老人,上頭正在嚮用的時候,他偏偏同他作對。」
差別待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足於歧視或不平等的對待方式。如:「基於人人平等的原則,不論性別、宗教、種族在教育、就業、經濟上都不應有差別待遇。」
獨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人的力量。《水滸傳》第四九回:「小人路見不平,獨力難救。」
再製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溯至1960年代法國社會學家布偶迪厄及派塞倫等人的著作。布爾迪厄的著作中,常探討學校再製社會及文化的不平等性,尤其布偶迪厄早期的著作探討再製策略於學校實踐中如何被設計及擬定,由此當可窺知布偶迪厄對於學校教育實踐中文化再製情形的關心。再者,由於受到「批判理論」及「新馬克斯主義」思潮的影響,部分學者們以反科層化、反霸權宰制的批判精神,重新思考教育制度的定位,並反省教育與社會制度間歷來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關係。這些學者的批判與檢討,形成教育社會學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和獨特的理論模式,稱之為「再製理論」。進一步言之,教育社會學曾被視為探...
國立新營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不考作為學校教不教或是學生學不學的標準。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同學們的多元智能受到很大的抑制,為改善不平衡的教育發展現況,校長認為必須以「全人教育」作為學校辦學的指導方針,強調「學生為主、共同參與及行動省思」的精神,來開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期盼能培育出「全人」的下一代。六、培育出具備創造力、民主素養、人本情懷、鄉土與國際意識,以及具有運用科技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終身學習的能力之理想營工人。七、學校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並以發展潛能及培養完整的能力為目標,以學生們的德性、智能、體力、社群、美育、事業、及情緒等作為依據,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