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2.15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居安思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殿天子之邦。樂只君子,福祿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帥從。』夫樂以安德,義以處之,禮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之,而後可以殿邦國,同福祿,來遠人,所謂樂也。《書》1>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敢以此規。」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2>,寡人3>無以待4>戎,不能濟河5>。夫賞,國之典也,藏在盟府6>,不可廢也,子其受之。」魏絳7>於是乎始有金石之樂,禮也。 〔注解〕 (1) 書:即《尚書》。傳由孔子所授,記三代以上的典謨訓誥。原有百篇,亡於秦火,今所見《尚書》有五十八篇。此處引文為《尚書》逸文。 (2) 抑微子:但是沒有你的話。抑:但是、然而,表示轉折。微:無。 (3) 寡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成長。《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雪霜雨露時,則萬物育矣,人民修矣,疾病妖去矣。」《文選.潘岳.秋興賦》:「覽花蒔之時育兮,察盛衰之所託。」
裹足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的光榮。臣怕的是,臣死了以後,天下的人看到臣盡忠而被殺,會因此十分畏懼而不敢進言。如果您上面害怕嚴的太后,下被奸臣迷惑,整日住在深宮裡,迷糊度日。這樣下去,大則會亡國,小則會使自己陷於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是臣所擔憂的。」秦昭王聽了說:「懇請先生指教!不管事情大小,不管牽扯到誰,即便上至太后,下至朝廷百官,也請先生直說。」范雎就向秦王進言實行遠交近攻政策,以統一中原。當下,秦昭王拜范雎為客卿,過了幾年,秦昭王把相國撤職,並且不讓太后參政,正式拜范雎為丞相。後來「裹足不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裹足莫肯即秦」演變而出,形容有所顧忌,而停止腳步,不敢向前。
不寒而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寒而慄」原作「不寒而栗」。據《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義縱》載,義縱是西漢武帝時的一個官吏,他執法嚴,殺人無數,被司馬遷列為「酷吏」。義縱的姊姊是個醫生,她治好了太后的病,得到太后的寵幸,義縱也從此踏上仕途。因為義縱執法不講情面,替朝廷鏟除了不少地方勢力,所以獲得賞識,官運一帆風順。義縱擔任南陽太守時,都尉寧成掌握關稅大權,所以為所欲為,沒人敢得罪他。義縱知道寧成的惡行後,就決定從此人開始好好整治南陽。寧成也知道義縱的手段強硬,不想得罪他,於是在義縱上任之時,帶領眾人在路旁恭敬地迎接。義縱知道寧成只是想要拉攏自己,就對他不理不睬。上任之後,義縱著手收集寧成犯罪的證據,逮捕寧成,將他家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拱捧。《左傳.成公二年》:「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王。」
耳目一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目一新」原作「耳目更新」。據《魏書.卷一六.道武七王列傳.河南王曜》記載,元鑒擔任齊州刺史時,正值朝廷行革新改變初期,各種法制才開始施行。元鑒遵循高祖的旨意,並兼採齊地舊有的習俗,使法則制度規範清楚,且合於禮法。高祖欣賞元鑒的作法,對身邊的侍臣說:「每州的刺史都能像元鑒這麼做,改變舊風俗有什麼難的?」於是下詔書褒揚讚美元鑒,並且將元鑒的作法頒布天下。齊地的人都愛談論此事,都說所見所聞都變得新奇、清新。後來「耳目一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所見所聞都有一種新奇、清新的感覺。如唐代白居易〈修香山寺記〉中「與往來者耳目一時而新」句,是說因為重修香山寺,使得香山寺的景象看起來耳目一新...
寥寥無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量極少。《文明小史》第六回:「動身的那一天,紳士們來送的寥寥無幾,就是萬民傘亦沒有人送。」清.鶚《遼史拾遺》卷一六:「予作《補經籍志》,聊備其目而已。傳于今者,亦寥寥無幾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心謹慎,隨時警覺。如:「警惕」。《易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文選.潘岳.悼亡詩三首之一》:「悵怳如或存,周遑忡驚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詩經.大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據〈詩序〉:「蕩,召穆公傷周室大壞也。王無道,蕩蕩無綱紀文章,故作是詩也。」指假文王語氣,以彰殷人之惡,而明周人得國之正也。首章二句為:「蕩蕩上帝,下民之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震盪、搖動。如:「這條山路崎嶇不平,車子顛得很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